第二百五十二章 让你们拍摄又何妨? (第2/3页)
东却忽略了一点,纵然是王佳卫开创了“王佳卫式电影艺术”之前,也是蹉跎了很长时间,拍摄出了不少实验性的作品,而杜琪峰更是如此,从喜剧片,到实验性的影片,再到自己的“杜式黑色电影”,都有着巨大的积累过程。
王东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他们现在还不成熟,拍摄出来的影片会失去他们本来的味道。但是王东忘记了,每个导演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味道不光光是嘴皮着说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一部部影片感悟出来的。
为什么一定让王佳卫现在就拍摄《花样年华》那种王家卫式的电影方式呢?给其机会锻炼,不也是一种培养的方式吗?也许以前王东还担心他们积累不够,会失去他们自己独有的风格,但是王东忘了,他们的风格是需要自己找寻的。
王东有了这么多的感悟也是因为,王东看到了手上的这两本剧本给他的启发。有些时候,机会不等人。既然他们现在有机会拍摄,自己何必固执的等到他们万无一失能够拍摄的时候再交给他们呢?现在他们也许还不成熟,但是不成熟也有不成熟的好处!有些时候青涩也是一种优势!青涩也预示着潜力!
前世这些家伙未尝不像拍摄自己的影片,而拍摄影片也不需要万无一失。就像好莱坞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说过的一样“电影这种表现手法,不拍摄出来,永远不会自己出现在你眼前!”
王东也自问自己,在自己拍摄《夜店》的时候,自己成熟吗?在自己拍摄《少林寺》的时候,自己成熟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机会去表现自己呢?
这种感悟也是王东这些天来的一种思考。为什么导演都要到三十岁才进入真正的青年阶段。那是因为需要积累,需要沉淀,一个好导演需要的素质简直太多了。但是自己害怕这帮家伙走了歪路吗?
有自己保驾护航,难道还没有信心让他们超过前一世吗?难道自己需要的是带有局限性的“王佳卫”“刘镇纬”“刘玮强”吗?,如果如此,自己干脆把电影翻拍就可以了,干什么在拍摄的时候还要费那么多心思呢?
不得不说,王东的这一次的沉思对他来说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沉思没有电影或者小说中的看到什么事务后突然的顿悟,也没有小说中一句话一提醒,心中一震。而是自然而然的悠然升起,就是那一点闪过的灵光被自己抓住,然后王东一直思考下去,联系着两世为人的经验,从而得出的结论。
既然他们成为了自己的兄弟,那么自己就要让他们比前一世更加优秀。
王佳卫、刘镇纬和刘玮强只看到王东看到自己三人的时候眼睛沉浸在莫名的思绪中。这让原本等待着王东消息的王佳卫和刘镇纬一阵气馁。心中一阵踌躇!难道是自己的剧本被东哥给枪毙了?想到这里,两人心中一阵的失落。为了这部剧本,两人可谓是煞费苦心,一想到王东不满意,两人心中说不出的落寞。
倒是刘玮强没什么感觉,看到王东不说话,他就偷懒的弯了身子,在那里舒展靠着沙发休息起来。然后四只眼睛饶有兴致的看着旁边气馁二人组,美滋滋的垫起二郎腿来。“如果这时候有瓜子就更好了”,刘玮强稍有遗憾的想到。
倒不是这小子心理素质好,而是这家伙根本没有参与写剧本。他对王东说的理由是,“东哥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