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扭转历史 (第2/3页)
端产品,俯下身子去研究液化气罐、研究防盗窗等东西。原来的特长几乎好无用武之地,过去丰富的经验只能白白浪费。随着企业一步步走向深渊,他们也一天天老去,提前退休、退休、在家带孙子辈、死亡……
军工企业转型后,里面的高级别技术工人、技术专家很少有出去到社会上寻找工作的,他们中很少有自己开工厂办企业的。极大多数就此湮灭,根本没有创造出与他们技能、知识想匹配的财富和贡献。
造成这种可悲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人们憎恨富人又不敢爱钱,特别是有单位的知识分子如果到私人企业去打工,或者自己开办私人企业,会被同伴瞧不起,会被领导找去谈话。二是他们这些人退休的时候。工资虽然不高但比周围那些普通工人的工资高得多,当那些工人惶惶不可终日到处寻找工作的时候,这些专家们一般不屑去找活干,也怕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骂,说他们拿高工资还跟别人抢饭碗,人都钻得钱眼里去了,骂他们思想境界不高。
三是当时效益好、能出钱请得起他们去投效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并不需要他们这些人的高技术、高知识。这些企业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企业,生产的都是低档产品,很多老板都是胆大而没有多知识水平的人,在这些没有知识的老板看来,能够找一个帮他们画图纸,帮他们开车床的人就够了,他们宁愿招身强力壮的青年工人,也不愿找年老的高技术人才。
至于那些效益不好的大工厂,基本都是国营企业,不说他们无权聘请外面的高技术人才,就是想请也拿不出工资,拿不出让技术人员心动的“高工资”。少量的薪水吸引不了他们,而又没有人开出让他们心热的薪水,以至于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最后带着一身的手艺或满脑子的技术和经验进了火葬场。
四是这些人才随着自己所在军工企业的倒闭而心灰意冷,宁愿拿着能基本过日子的工资捱着日子,没有去闯的雄心和胆量,又不愿意受私营企业老板的约束。在这些高傲的专家、技术人员眼里,私营老板都是暴发户、奸商。
郭拙诚的目的就是避免前世的失误,让这些军工企业在最旺盛的时候就开始逐步着手转移,成批次地进行转型,即使现在因为阻力太大而转型不彻底,但也至少可以做好这个准备,不至于将来只能如垂死的病人一样随别怎么抬怎么扔。
可是,马友善心里显然有点不乐意,语气也没有了开始的尊敬,问道:“郭主任,你说我们转型生产什么呢?”
郭拙诚装着没听出对方话里的怨言,说道:“具体转型生产什么,当然是你们考虑的事。不过,我可以提一个建议,建议你们生产重型卡车或工程车。因为你们现在生产装甲运兵车,如果转型生产卡车和工程车的话,就会有很多技术力量和设备可以利用,就能减少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