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张网以待 (第2/3页)
以色列无法证明伊拉克将把核反应堆用作军事用途,这些国家都没有全力支持以色列对伊拉克采取措施。以至于伊拉克的反应堆建设依然顺利进行。
在外交努力失败后,以色列这才决定采取空中攻击的方式,决心彻底抹平这个让他们心惊胆颤的设施。
按照郭拙诚“必须打,但又不能打尽,而且不能让伊拉克军队看出破绽”的要求,几个军官和几个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
在郭拙诚这里得知以色列会派出六架f15战斗机和八架f16战斗轰炸机的“情报”后。军官和技术专家最后研究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减少中**人在操作人员中的比例,让伊拉克军队“更好地”发挥**作战的能力。
另外,对入侵的飞机进行双联装或多联装发射,无论是什么飞机,对准它们的一定超过两枚导弹。这样就可以确保被瞄准的飞机能被打掉。而因为导弹数量不足,肯定有一架或两架漏网。
为了减少中**人在操作人员中的比重,大家又找出的一个理由就是星期日的时候――也就是以色列发动偷袭的那天――让中**人一部分轮休,到巴格达市游览观光。这样既可以减少中**人在操作人员中的比重,又可以迷惑伊拉克人:中国虽然得到了以色列飞机入侵的情报,但又不清楚入侵的具体日期。
时间不知不觉地滑到6月7日。导弹阵地上的伊拉克军队依然按照郭拙诚的命令严格呆在隐蔽的坑道里,防守的人员都藏在密林中,部分中**人已经乘贴了反光膜的面包车进巴格达城游览。
如果只是从外面或高空看,导弹阵地很难看出什么不同来。
唯一紧张的就是知道内情的郭拙诚、陈鹏、孙兴国以及大使、军事主官、技术主官等人。特别是郭拙诚,心里不时自问:“以色列,你们不会不给面子吧?千万要来哦。”
根本不用郭拙诚祈祷,历史正按照原有的轨迹在运转:
以色列当地时间15时,以六架f15战斗机和八架f16战斗轰炸机组成的突击队。由雷兹上校率领,从西奈半岛埃齐翁空军基地起飞,沿沙特阿拉伯与约旦边境的弧形线路,向东飞去。14架飞机起飞后,像特技表演一样,密集地重叠在一起,相邻两机机翼之间距离只有11~18米,高度最多不超过60米,作世界飞行史上罕见的远达一千多千米的超低空飞行。
所有执行任务的飞机均涂着美国进口的吸波涂料,并画有约旦飞机的标记。整个编队保持无线电静默,队形密集得在雷达荧光屏上看起来像一架大型运输机,以欺骗沿途雷达。
飞机突击编队沿约旦、沙特阿拉伯两国的边境飞行时,利用两国雷达警戒范围结合部的弱点顺利通过。当沙特雷达发现并令其说明身份时,以色列飞行员以流利的阿拉伯语回答“约旦空军的例行训练飞行”,使对方信以为真。
当约旦雷达站发现并询问时,以色列飞行员又用国际民航通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