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日本政局(下) (第2/3页)
的特点,没有城垛!从头到尾光秃秃地一条直线!之所以未修城垛,还是一个字穷!
当然,日本人也知道光光的石垒上面如果没有任何掩蔽物,那上面站立防守的士兵就完全是一个个活靶子,对于善于射箭的蒙古人和高丽人来说更是如此。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日本人的做法十分经济实用,他们在防垒顶端放置楯板。所谓楯板其实就是一种大型的木盾,日本人将许多楯板并列排在一起,就构成了可以装拆移动的城垛,同时。他们在野战防御和水战中也大量使用楯板。
博多湾沿岸有很多河流的入海口,这些河口实际上也很不安全。敌军完全有可能借涨潮之机,乘小船从这些河口逆流而上,突入防垒的后方对守军两面夹击。因此。日本人在这些河口也设置了“乱杭”以防止船只驶入。所谓“乱杭”,其实就是在河底打桩。打桩用的木料也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必须长一丈,粗四寸,短了、细了都交不了差。日本人不但打桩,还横七竖八地乱打。并把顶上的一端削尖,牢牢地封住河口。
由于程越要攻打日本的意图从来未加掩饰,连出征的大致时间、兵力和领兵将领也不难探听,所以来住于南宋和日本的日本商人、间谍早就把相关的情报一批批地带了去,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中华日报。
这些东西被一路送到镇西奉行藤原经资、京都天皇朝廷和镰仓幕府手中,引的惊奇和恐慌各不相同。
自古以来,但凡大张旗鼓地对外征伐,只能代表一件事,就是出征者已经认定自己必胜无疑。而程越做得更夸张,不但各军将领的姓名和兵力都公开了,竟然还在报纸上直接点明大军将在博多湾登6!
哪有这样打仗的?!
藤原经资和镰仓幕府看到后大惑不解。虽说登6博多湾是意料之中,也不必仗还没打就挑明了吧?如果元朝和宋朝的大军到时候被防垒所阻,攻不下博多湾,程越岂不是要弄个灰头土脸?还是程越早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不担心日本的防守?
北条时宗与臣下商议后,不敢怠慢,再次竭尽全力地加强西国防守。
藤原经资作为镇西奉行,上次蒙古征****也大有战功,幕府命他统领全部九州兵力,全权指挥镇西府管辖下的各国守护作战。同时,他还兼任了筑前、丰前、肥前、岐、对马这所谓“三前二岛”的守护。他麾下的主要将领有丰后守护大友赖泰,北条时宗的亲弟弟、筑后守护北条宗政,肥后守护安达盛宗(安达泰盛的二儿子),还有南九州地头蛇岛津家的家督岛津久经他一身挂着萨摩、大隅、日向三国守护的役职。为了加强九州防卫,幕府早就派出合田五郎、安藤二郎等直属御家人武士到九州,统制东国方面前去增援的军队。这些人动员了各自领地上的所有兵力,一共约有六万余人。
另外,因杜世忠等被处死的元朝使节当初是在长门登6的,为了防止元宋联军同样在此登6,北条时宗下令弟弟北条宗赖任长门国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