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8章 空域管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68章 空域管理 (第2/3页)

。并以先到者先享受服务为基础。

    《新西兰王国民用空中交通法案》的通过,对于无数王国普通公民们来讲或许有些遥远。但对于很多喜爱飞行的公民们来讲,却是绝对的喜大普奔。

    未来王国的空域管理是比较宽松的,这一点已经通过空中交通法案透露了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在绝大部分新西兰王国的国土上,只要有一部国防部注册的航空电台,就可以在3000米海拔高度以下自由飞行;而仅仅多装一台同样国防部注册并授权的c模式应答机(价格约为3500新元),高度限制就可以提升到海拔5400米;至于在200-360米高度(真高)以下,连电台都可以没有。而某些管制空域,目视飞行规则的航空器也是可以进入的,只不过条件和程序比较复杂而已。

    新西兰王国的空域划分,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空域体系,命名a、b、c、d、e和g类空域。

    a类是绝对管制区,横跨新西兰王国全境,高度从18000英尺至60000英尺,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负责所有飞行间的间隔。此空域是只允许按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空域,这个空域一般的小飞机是飞不到的,因为没有密封增压设备,寒冷和缺氧会使人致命。此空域只允许按ifr飞行,所有航空器之间配备飞行间隔,提供atc服务,要求实现地空双向通信,航空器进入空域需要atc许可。

    b类是终端管制区,一般建立在繁忙机场附近,是从地面至最高8000英尺的空域,其形状就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此类空域是围绕在最繁忙的机场周围上空的空域,以按仪表飞行规则运行和执行客运任务的飞机为基础。

    在这个管制空域飞行,要有相应的机载设备,比如二次雷达应答机,以便管制部门能在雷达上确定飞行员的高度和位置;还要有相应的无线电设备,以便保持连续的双向沟通。事先还要获得进入这类空域的许可。这类空域也不是一般百姓去的。

    c类是机场雷达服务区,一般建立在中型机场,从地面或从某一高度至地面以上4000英尺,该区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内环(半径5海里)和外环(半径10海里,下限1200英尺)。飞行员要保持和管制员的通信联络,飞机具有应答机、间隔的提供取决于飞行的种类。

    d类是管制地带,一般建立在有管制塔台的机场。半径5海里,从地面至此类空域的管制下限的空域,此空域包括除了上述以外的“机场交通管制区域”,也就是有塔台的机场区域。这类空域对应的机场不太大或不太繁忙,流量与c类相当。

    e类是过渡区,g类是非管制空域,一般指1200英尺以下的空域。飞行安全由飞行员本人负责。所有从地表到700英尺或1200英尺,并且不属于a、b、c、d、e类空域的非管制空域即为g类空域。没有塔台的机场为g类空域的一部分。

    当然,王国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空域:特殊用途空域、禁区、限制区和军事行动区。其中。禁区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飞入的地方,比如射击区,政府敏感区(国务院及特定政府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