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拨乱反正 (第3/3页)
才几年的功夫,变化就这么大了?”她说道:“不瞒你们说,我可是真有点想卢利了。每年chun节回家过年,他都来学校,今年怎么没来呢?”
**************************************************************
知青返城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方面,天(津)市走到了最前面,1978年的chun天,各地相继放松了知青病、困退的限制,天(津)市革委会知青办和市公安局行文有本市知青的各省、市,发出了‘病返、困退简化办理手续函’,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
在函件中提出,今后天(津)市知青办理以上手续,不再需要天(津)市公安机关批准的准迁证,只需当地市知青办发出的病、困退通知书即可。这样的公函抵达各地,立刻掀起天(津)知青返城的高峰,同时引发了其他城市知青的热议和羡慕,同时心里盼望着:几时自己的城市也能做这样的好事呢?
好在时隔不久,这种病退之风便刮遍了全国。大多数知青吃了十余年的苦,真是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有了这样的途径,岂肯落在人后?于是,在1978年一年中,若是问谁最忙,答案毫无疑问,就是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医生!
为了混到一张证明自己符合病退标准的诊断书,知青们想出了各种招,有时候甚至是不择手段的:有的买病人的尿、x光底片;有的往血液样本里掺煤油;有的吞铅块;有的故意吃过敏药;有的胡乱、过量的吃药,造成高血压、心脏病和过敏症状;还有的甚至吃麻(黄)素直到吐血!
有一个知青假冒胃溃疡,拿线绑一根铅块吃下去,线头的一端缠在牙齿上,照过x光,医生吓坏了:这个人的胃已经烂掉了4/5!叫来其他的医生会诊,确实如是!这个医生悄悄地把知青叫到一边,低声问他,“你到底吃了什么?”
知青惨然一笑,拉出已经带血的铅块,医生心疼的掉了眼泪,“你知道吗?线头断了,你的小命就没了!”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些是很可笑、很可怜的,知青乱编病情,胡说八道,有的男知青说自己得了‘宫血症(这是妇科病)’,还有的甚至自造病名,说自己得了‘风湿xing肝炎’。总之一句话,知青不顾危险,甚至不惜抛下一切,只求能返回自己的家园!
上山下乡本身是一件完全不顾客观事实而推行的政策,十余年而降,诸多问题积重难返。事情的解决也绝不是走出火车站,站在自己的家乡门口就算回来了那么简单,太多太多的问题还在等着他们呢!首先是户籍、其次是住房、第三是工作,成为了新的三座大山,沉甸甸的压了下来。
户籍还比较容易解决,困难的是堂上二老都已弃世的,就有些碍手了,兄嫂不容,亲戚不顾,知青人是回来了,却上不上户口,只得到处告帮,拉关系、送人情,不在话下。但不管怎么说,大多数还是能够顺利完成的。
住房是第二项难题,有父母的找父母,没父母的投亲戚,受尽了白眼――这是可以理解的,突然来了一个人,有的甚至是带着老婆、孩子的,挤在本来就不很宽敞的家里,谁能没有怨气?而即便是投奔父母,也是一样,在当时的年代,家中孩子多,原本只是父母带着各自的子女,还可以应付,现在则是拉家带口,又要处理婆媳关系,又要搞定妯娌之间,种种难题,不一而足。
最难的却是工作,当时的中国不比三十余年后的现在,几乎提不到什么经济建设,工厂就那么多,哪里有那么多位置安排?全国超过一千万人口(等到了1980年前后,分驻在全国的知青彻底完成返城工作,这个数字上升为两千万左右)同时拥进城市,是何等庞大到令人恐惧的就业压力?!偏偏又处于意识形态决定一切的时代,没有工作,成为社会待业青年,受尽了周围人的冷眼,其中一部分自暴自弃,甚至开始为非作歹,使社会治安一塌糊涂,为ri后展开的‘严打’造成了事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