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拨乱反正 (第2/3页)
“我琢磨你也有印象,cāo蛋玩意。今儿要不是在学校,我就弄死你个逼养的!”张浩嘴里不干不净的骂着街,“王八蛋,哎,你来干嘛?”
“张浩?”杨士光瞪了他一眼,“你现在是大学生了,怎么还这么满口脏话呢?”
张浩呵呵一笑,不再多说。他现在是天(津)师范大学77届的学生,那一年他们正好高三毕业,以他们在学校学习三年的知识,参加全国全面复招大学生的考试,简直太容易了!1977年,中国重新恢复了高考制度,第一年的考试试卷实在非常容易。试举一例,在化学试卷中的一道填空题是: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
以张浩在学校三年累计的知识,自然一考就成,被天(津)师范大学录取了。现在在中文系读书。今天来这里,是为了开学以后实习做准备的。
俞宏看看马文石臊得要死的样子,和同事交换了一个眼神,“马文石同志,您来有事?”
“啊,有。”马文石窘况稍稍得到一些缓解,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的转调文件。”
“教务处在二楼,你自己上去吧。”
“哦、哦,”马文石半步不敢停留,转身上楼,身后还传来张浩不依不饶的咒骂,“败类!扎哪儿死了不完了吗?活着也是现眼!”
杨士光叹了口气,“小张,别这样说话,做人还是得宽容一点。”
“走吧,我们进去接着说话。”
于是几个人又回到办公室,重新落座,云山雾罩的侃了起来。张浩和卢利是朋友,虽然不及胥云剑、梁昕几个的关系那么近,也算不错了,过年的时候聚会过一次,喝得相当嗨。“俞老师,您是不知道,卢利现在酒量可大了!这孙子在农村这几年,嘛也没学会,就是把酒量练出来了。好家伙,初七那天,我们三五个人陪他,都让他灌得溜桌了。”
杨士光呵呵轻笑,她知道这些年轻人每年初七会聚会一次,这还是从卢利他们下乡的转年chun节开始的呢,已经好几次了。“在哪吃的?对了,他还好吗?”
“好。这小子现在可好家伙了,他现在是安格庄公社的支部副书记和生产队副队长,论干活那真是一把好手!”张浩说道:“76年之后,商家林和临近的一个乡合并了,现在好像算是唐山的一个郊县。具体的我也不知道,等回来你们问他吧。”
李丽是卢利多年的班主任,教育出了这样的学生,她自然是最骄傲的,“对了,不是说知青大返城吗?他有什么打算?”
“他说还是再等等。想着站好最后一班岗,等把县里的知青都送走,他再回来。要是可能的话,就彻底在唐山干下去了。”
“那他舅妈怎么办?”
“也接过去呗。”
杨士光点点头,卢利有这样的打算也未必不对,他在唐山一呆数年,他又是那种极重感情的,有一线可能,也会选择留在当地,而且从程序上来说,城市户口改农村户口是很容易的,“他的那些哥们呢?”
“您是说胥云剑他们吧?有个叫梁昕的,你们知道吗?李老师您一定知道,他姐姐就是梁薇。”
“啊,有点印象了。他们家有三个姑娘的,是不是?”
“是,就是他。梁昕和卢利在一块下乡,77年的时候考大学,没考上,78年考上了,比赵敏晚一届,现在都在北(京)大学,俩人成校友了。”
“那其他人呢?”
“胥云剑没变化,还是跟在卢利屁股后面瞎惹惹。曹迅回城了,现在顶替他妈妈,在邮电局上班,成天骑个大自行车,给人送信、送报,好像搞对象了。”
众人微笑起来,“还有别的人呢?”
“不一样,有的回来了,有的还在当地,再具体的,我就不知道了。”
“卢利他舅妈家呢?他两个姐姐不是都下乡了吗?回来了吗?”
“他二姐回来了,顶替她爸爸,进派出所了。他大姐好像正在办,我不太清楚。”
李丽叹了口气,“真想不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