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五二章:平襄守卫战(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五二章:平襄守卫战(一) (第2/3页)

贾荣的威名早已在长社之战大破黄巾之时传遍了朝野,再加上去年的羌人之战,任何人不敢小觑这位年轻的将军。

    亲切的与县令寒暄之后,贾荣带领军队入城了,街道的两边早已站满了百姓,看起来颇有一番夹道欢迎的意味,不管这些百姓是不是真心的。

    从这些百姓身上,贾荣没有体会到北地郡、灵州百姓的那种热情,那种发自内心的欢迎,相比来说有些冷眼相看的意思。

    在县令的指挥下,军队驻扎在了城内,三百亲卫如影随形的跟在贾荣的身后,按照李力训练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证贾荣的绝对安全,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亲卫,哪怕牺牲生命也是在所不辞。

    三百名亲卫跟随,贾荣也是不以为意,战争时期,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防患于未然还是很好的。

    贾荣刚走进县衙之内,三百亲卫重重将县衙包围,若是外人看见还以为县衙要发生什么大事呢。

    贾荣对着一旁的县令苦笑道:“没有办法,这些都是亲卫,刘县令谅解。”

    刘县令嘴上说着没什么,其实内心里早就把贾荣鄙视了个遍,没见过哪个将军出门带这么多的兵的,明显就是怕死,贾荣也不过如此。

    平襄的县令姓刘,是一个长的十分精瘦的老人,据刘县令说平襄的百姓听闻羌人大军即将攻来,已经逃的差不多了,留下的都是一些故土难离的老人,青壮年只在少数。

    县衙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贾荣办公的地方,至于刘县令则是在一旁伺候着,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尊老爱幼的说法了,不然还能让刘县令站在城墙上劝服叛军投降。

    贾荣来的当天立即在平襄贴了一道告示,但凡年长十五岁的青壮年可自发前往县衙报名参加民兵,每日十钱饷钱,西凉军带来的五万贯钱可没打算带回去。

    五万贯,放在而今的汉朝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大到让人无法想象,试想一贯钱等于一千钱,而五万贯呢,就是五千万钱,五千万个五铢钱,即使数也好好久吧。

    无论什么时候,钱都是很好使的,贾荣作为一个未来人,更懂得这句话中的含义,而刘县令则对贾荣的告示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即使不用花这个钱,只要告示一出,百姓也要应征。

    告示贴出的第二日,县衙门口不说从者云集,也不再少数,最多的还是一些中老年人,青壮年也不再少数。

    除非特别年迈的,贾荣全部收录,组成了一支一千余人的队伍,都住在城内,他们的饭钱也不用贾荣支付,这支军队也有一个很不错的名字,民兵。

    得到孤狼的消息,叛军(韩遂边章和羌人的队伍姑且称之为叛军)的先锋军队三日后即可到达平襄,时间紧迫,贾荣立即准备了一系列的应付措施。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城门紧闭,门后全部用大石头堵死,只留下北门,来援军什么的话不用费事搬开了。

    将城门堵死能更大的节省军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