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争水遇袭 (第2/3页)
“不要担心。有广大农民朋友支持,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至少,在三路湾村,我有这样的信心。”
老支书张着豁牙的嘴,霍霍笑着:“金市长,你放心,别的地方我们不能保证,三路湾村,我们只听金市长的。”
回来的路上,人们都没有说话,大家都各怀心思,有的在想着,下一步该怎样发动群众抗旱救灾,有的在想着,该怎样利用这次抗旱达到攫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下车的时候,祝海峰感慨说:“孩子们用最隆重,也最真诚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欢迎,那么,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又用什么行动,回报孩子们的善意?各司其职,把旱情降到最低损失,就是我们领导干部的最实在的回报。”
祝海峰第二天就到浜海等北边几个县市察看灾情,祝海峰副省长前脚离开南门,杜建学市长后脚赶回南门。
杜建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南门抗旱救灾领导小组,金泽滔被任命为组长,市政府班子成员都被列为领导小组成员。
临时调整政府分工,暂由金泽滔分管农业,全面负责全市抗旱救灾工作,农业口所有相关部门都必须向组长报告。
金泽滔不分管农业,但实质上已经行使农业副市长的使命,相反正儿八经的农业副市长梁波平却做起了甩手掌柜。
到十月初,金泽滔走遍了全市所有受灾乡镇,南门共有三口小容量水库,蓄水量不大,但还能应付眼前旱情,开闸放水很快就有效缓解了旱情。
库水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情,人们开始看天,希望老天能发个善心,下场大雨或者来一场台风,旱情就能全面告缓。
这场史无前例的旱灾波及到永州所有县市,到现在,已经整整快两个月没下过一滴雨,而此时,无论是水田还是旱地庄稼作物,都是最后一轮用水的高峰时期。
这一天,金泽滔忙里偷闲,一家人坐家里的草席上正享受天伦之乐,一个多月的孩子还不会转折腾挪,只能在襁褓中咿咿呀呀地发着无意义的声音。
但无论是金泽滔,还是何悦,都将这种声音,当作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
看着三个孩子一字并排躺在眼前,金泽滔和何悦都默默地对视一眼,没有什么比这更震撼的,这是生命的奇迹,也是人生的至高成就。
在金泽滔安享天伦之乐时,三路湾村的老支书,仍然一如既往地每天晌饭后,都要例行公事般,到田头地尾转上一圈。
金市长负责抗旱救灾后,全市的旱情得到有效缓解,金泽滔将所有出现旱情的乡镇分解落实到市政府每个领导成员,他亲自联系洞头镇。
洞头镇和西桥镇毗邻,虽然分属两县,但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两镇都有着天然的渊源,脾性相近,血脉相通。
三路湾村水渠密布,说起来,还是他当支书时候冬季兴修水利时候修起来的,直到现在,村里的老辈人都十分感佩,要不是老支书的水渠,不知道还能不能挨过今年的旱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