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科举考试(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科举考试(2) (第2/3页)



    苏天成早就是这样的想法,他认为文化传播的影响,思想的影响,远远大于枪炮的作用,只有让儒家思想深入影响到全球了,甚至被多数国家供奉起来了,大汉民族就会长期立于世界的巅峰了。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还需要大晋王朝自身的强大,用雄厚的实力来证明儒家思想的正确性。

    大晋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定于大晋二年九月初五开始,首先是在各省举行的乡试,接下来是十一月初五在京城举行的会试,殿试在十二月十五举行,这样一年之内,三次关键的考试就全部结束了,这样也能够让考生轻松一些。

    此外,录取名额的划分工作,也全部都完成了,尽管朝廷需要大量的官员,但苏天成不同意通过一次的科举考试,就补充完成官员的缺额,再说这样做,也破坏了科举考试的规矩,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

    朝廷面临最大的事情,就是大规模改造贡院的事情。

    苏天成参加过大明朝廷的科举考试,那种被搜身的感觉是很不爽的,是对读书人的一种侮辱,也是不大合适的,故而经过了朝廷的讨论,苏天成颁发了圣旨,要求各省都要进行改造,由朝廷负责提供考试所需要的一切用度,包括纸墨笔砚等等东西,也就是说,考生进入到考场的时候,什么都不需要带,所有东西都是官府直接提供,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携带夹带等的问题了。

    这样做,就需要对贡院等考试场所进行大规模的休憩了。

    这方面苏天成舍得花银子,投入到教育方面的银子,总是有巨大回报的。

    朝廷里面也是完全支持的,其实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朝廷的官员,全部都遭遇过那种侮辱,那样的搜身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只是大家都一样,在公开的场合不愿意提及罢了,如今皇上提出来了,对于考试的搜查没有以前那样的严格,这当然是好事情了。

    不少的文武大臣都知道,恐怕是因为皇上也遭遇到那样的情形,故而专门提出来了。

    扩建和修葺贡院的功臣,是礼部尚书周延儒亲自负责的。

    要说这周延儒乃是大明朝廷的内阁首辅,转身成为了大晋朝廷的礼部尚书,怎么说都是应该要遭受到读书人诟病的,其实不然,大晋朝廷内的绝大部分的官吏,都是前大明朝廷的官吏,这样的情况,官场之中早就适应了,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一些因为能力问题被裁汰的官吏,想着发几句牢骚,可惜他们也不好意思公开的说,本身就是因为能力问题被裁汰了,这个时候发牢骚,岂不是站出来让众人看笑话。

    周延儒不愧是前朝的内阁首辅,对于如何落实相关的具体任务,是有着很不错的手腕的,加之朝廷里面的风气大为改观了,以前那种贪墨的行为,几乎不存在了,官吏也不敢偷懒,都察院在一边虎视眈眈的盯着,稍微不注意,被发现问题了,轻则遭遇到责罚,重则掉了官帽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