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回京 (第3/3页)
直到他们吃完,董卓才说道:“此番劫难,让陛下与陈留王受惊了,臣斗胆问一句,当时那些叛逆是如何将陛下与陈留王掳走的?”其他大臣也心中十分是一脸好奇的模样。
刘辩最不擅长应付的就是现在这样的场面,所有人都看着他,让他紧张害怕地说不出话来。
这时比他小的刘协却是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虽然他的声音还是十分稚嫩,但是这么小就能将自己所经历的灾难,清楚地表述出来,本身就是聪慧的表现。
加上昨晚刘协在北芒山上的表现,使得现在董卓心中十分喜欢这个年幼的陈留王。
他心想:据说这陈留王乃是董太皇太后抚养长大的,有着“董侯”的称号。太皇太后与我皆为董姓,说不定还是同族,那这陈留王与我也是十分有缘呐。
天子刘辩,望之不似人君,而陈留王聪慧,有明主之相。为大汉社稷计,不如废天子,而立陈留王为帝。
现在的董卓已经完全将自己与伊尹、霍光摆在了同样的高度。
他觉得自己能在这国家危难的时候救下天子,一定是上天安排他来辅佐年幼的天子,匡扶汉室社稷的。
刘协已经将事情都说完了。这时,跟在董卓身后一起进来的李儒说话了。
“臣并州别驾李儒,启奏陛下。前将军、并州牧董卓营救陛下、陈留王有功,还请陛下不吝封赏,以酬有功之臣。”
“大胆!”一个大臣站了出来,厉声斥责道:了,“你一个小小的并州别驾,也敢在这朝堂之上出言不逊!”
又一个大臣站了出来:“救驾乃是为人臣子的本分,赏与不赏全在陛下,臣子岂可邀功啊!”
“要说有功,那也是袁绍、袁术二人,他们诛杀宦官,扫除奸邪,还天下朗朗乾坤,这才是大功。”
一时间又有好几个大臣站了出来指责李儒,实则是在暗骂董卓居功自傲,要挟天子。
只是他们群情激愤,在董卓威胁的眼神下偃旗息鼓了。
李儒对刚刚夸袁氏兄弟的大臣讥讽道:“是扫除宦官重要,还是陛下安危重要,你作为臣子难道连这个不知道吗?
要我说就是因为此二人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突然发动对宦官的攻击,这才导致了陛下遭难,这是难道是大功吗,这是天大的罪过!臣请陛下严惩袁氏兄弟。”
那大臣被怼地哑口无言,这种东西不好选。他要是敢说除宦官重要,那他就是个不忠的贼子。
要是说天子重要,那暗地里又会被其他士人排斥。在他们眼里天子可以换,但是跟他们争权夺利的宦官必须死。
作为四朝元老的袁隗终于说话了:“袁绍、袁术二人思虑不周,致使陛下遭难,罪在不赦。但二人诛杀宦官有功,还请陛下许二人功过相抵。
陛下天佑,幸得董将军相救,臣以为应重赏董将军,以嘉忠臣之心。”
袁隗都这么说了,其他的大臣自然是应声附和。而李儒也不再提袁氏兄弟的事情了。
不过由于天子年幼,对于这些事情懵懂无知,所以具体的事情都写了下来,交给何太后去决断。
最后,董卓因为这次救驾,而晋升为了司空,位列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