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辩解 (第2/3页)
家伙给吓了一跳,虽然自己起先是募兵来着,但是后面不是改过来了嘛。
而且看这些大臣的样子好像都不知道这个消息,他是从哪里知道的。
张皓转过头看了他一眼。嗯,桓典,是袁隗的故吏,一个默默无闻的家伙。
要不是后代里出了一个桓温,张皓估计范晔在写后汉书的时候都不会把他写进去。不过他为人确实非常正直,张皓觉得这应该是他要弹劾自己,而非受了其他人的命令。
原本还十分兴奋的灵帝被桓典这么一弄,感觉有些索然无味了。他说道:“桓爱卿所言是否属实,可有凭证?”
“有,此事乃是昔日张将军的部下,今中山太守秦文,醉酒之后告诉微臣的。他说平州兵少,张将军为了抵抗乌桓,于是在没有诏令的情况下募兵三万。”桓典说道。
张皓心里暗骂:秦文这家伙果真是个叛徒,还好自己把他调走了,不然的话,以后不知道还会坏了自己多少事情。
“张爱卿,此事当真?”灵帝脸上变得不悦起来。若真是如此,那可就不好饶恕了。
“陛下,臣冤枉,桓御史所言无凭无据,乃是污蔑。”张皓立刻拜道。
桓典对张皓说道:“此乃秦太守所言,怎么会有假?”
“桓御史也说了这是秦文酒后所言,这醉酒胡言岂能轻信,桓御史未免有些捕风捉影了。”
“可若是将军没有募兵,如何能抵挡七万乌桓大军,并且战而胜之?”
灵帝也十分感兴趣,于是问道:“桓爱卿所言极是,张爱卿之前的奏报中也未曾提及兵力,你就说说吧。”
“臣遵旨。”张皓说道,“桓御史,仅凭平州驻军确实无法抵抗。只不过我并没有募兵,而是召集了正在冬训的民兵北上抵抗,战后又将其解散了。”
这时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官员站了出来,对灵帝拜道:“陛下,臣太常卿刘焉昧死以奏。臣以为平北将军所言非虚,情有可原。”
张皓转过头,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为他说话的忠厚长者。
他心中暗道:“刘焉啊,果然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不过却是个城府极深的家伙,他为我说话,应当也是有自己的目。”
刘焉继续说道:“正值农闲冬训而乌桓大军进犯,平北将军身负守土安民之责,为抵御贼军而召集民兵乃是不得已为之,不然也无法得此大胜。
但是平北将军没有诏令,即便召集民兵也是犯了大忌,应当处罚。因此臣认为功过相抵即可。”
灵帝点了点头,刘焉是宗亲里有名的长者,而且他说的话挺有道理的,要不是这样也没有平州大捷了,那么那些牲畜也就没了。
“爱卿言之有理,如此那便削张爱卿食邑一千户以示惩戒。”
张皓心里想道:反正自己也不靠这些食邑过活,削了就削了。“臣谢陛下隆恩。”
旁边的公孙瓒看到这一幕,心中暗笑不已:活该啊,我看就该把你一撸到底。
既然这个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