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还债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宫中的藏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卷 还债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宫中的藏书 (第3/3页)

,更多的是从古代传下来的经史子集。

    有了这些书,世家才能屹立不倒。

    哪怕中间出现了断代,后人仍然可以通过书上的记录,去做一个出类拔萃的县令。

    或者一个腰缠万贯的商人,或者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先辈总结的踏足朝堂。

    就像现在还有一些技术能吃上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一样,世家完全可以凭着一本孤本传承几代无忧。

    所以李世民才如此果断让李承阳放弃这种想法。

    现在听说李承阳不是想要这些孤本,反而对那些工匠的书感兴趣,不由的大为意外:

    “你怎么还真打算一辈子去做那工匠的事情?你要记着,你可是堂堂太子”。

    李承阳叹了口气,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已经深深刻印在大唐所有人的骨子里。

    工匠就是不入流的职业,太子本来就该高高在上。

    真不知道说什么了,李承阳定定的看着李世民不说话。

    李世民被看得浑身发痒,颇为不自在。

    “父皇现在还认为工匠是个低贱的下等人吗?”。

    等李世民都准备看看自己脸上是不是开出了什么花,李承阳这才慢慢的开口。

    李世民看着面前这张和自己相像的充满稚气的脸,脑海中回忆起了李承阳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对啊,李承阳带来的改变几乎都是他和工部的那些人搞出来的。

    曲辕犁,水车,治冰司,煤,铁这几件大事,样样都和工匠脱不了关系。

    自己凭什么认为工匠是个下等人呢?

    见李世民陷入了沉思,李承阳颇为欣慰的点点头。

    还算没有不可救药,没有上来我把工匠打入了死牢。

    不然他真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把李世民给劝回来。

    要想出现一个他想象中的大唐,少不了工人和商人的支持。

    农民是国家的根基,但是工人和商人才是国家的血液,想要国泰民安,照顾农民就行,他们能好好种地,自然国泰民安。

    不过想要国富民强,那就只能依靠工商行业的发展,李承阳必须从现在开始,准备改善工商的地位。

    “你想要那种书籍?去宫中藏书那里去翻翻,我记得那里还有不少那种书,以前你皇爷爷就没打算把那些书让你看,所以才没有送过去”,李世民停下思考,冲着李承阳说道。

    说完李世民就回了自己的寝宫,留下李承阳和一地的狼藉。

    李承阳也不好多呆了,直奔藏书楼而去。

    以前还纳闷呢,在小院里的那段世家,时不时的就有新书送过来,但是回想起来,一本工匠类的书都没有。

    原来问题出在了李渊的身上。

    他老人家根本就没打算让这些书脏了他乖孙子的眼睛。

    煤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来的税收问题就不关李承阳的事儿了。

    李世民和他的众臣们自己商量去就行了,也省的李承阳操心。

    一路无言,等李承阳再停下,已经来到了藏书楼的面前。

    气势恢宏,大气磅礴,与东宫的画风完全不同。

    这里才像是皇宫,李承阳的东宫完全就是电视剧里鬼片的现场。

    踏入书楼,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就出现在李承阳的面前。

    简单看了看,都是按照年代排序的,还算有点规律。

    伸了伸懒腰,深吸一口气,以后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这个上面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