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还债 第一百六十五章 灌钢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卷 还债 第一百六十五章 灌钢法? (第3/3页)

礼把炼铁炉安装好就去打造煤炉子去了,留下李承阳自己围着炼铁炉不断的研究。

    这炉子太小了,练铁倒是够了,钢就不一定了,回头试验好了,一定要做个大点的炉子。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了,只要煤带回来,那一切就有了定论。

    李承阳还是满怀着希望的。

    吴礼以前也用过煤来炼铁,但是却以失败告终。

    温度是够了,但是练出来的铁确实脆的不像个样子。

    别说和百炼刀比了,就是和一般的铁刀比,那也是一碰就碎,试验了几次以后,吴礼就再也不对煤抱有希望了。

    脆的原因有很多种,用煤来炼铁本来就不是很现实的事情,煤的杂志含量太多了,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硫的含量过大,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铁变的极为脆弱。

    李承阳记得炼铁需要什么什么焦炭,但是可惜的是他只知道一个名字,用来应付考试倒是足够了,但是真要让他做,对不起,完全没有头绪。

    这次长安城外发现的煤,却让他开始有了那么一点点希望。

    这次发现的煤并没有那种刺鼻的味道,那就说明这次的煤里杂志的含量比较少,煤矿较为纯净。

    炼铁可能是够了,但是炼钢就不一定了。

    不过一切都只是他的臆想,到底能不能成还需要事实的检验。

    “吴礼,咱们就没有什么更好的炼铁方法了吗”,闲极无聊的李承阳,开始和吴礼说上了闲话。

    吴礼把一块烧红的铁片塞进了熔炉里,回头想了想:

    “据说还是有的,据说东汉的时期,就有个人想出了更好的炼铁炼钢的法子,传闻说能做出大量的百炼钢”。

    李承阳立刻来了精神:“那人可有后人传下来,或者那方法可传了下来?”。

    吴礼摇了摇头:“当年战火纷飞的,好多东西都失传了,前些日子的水车,以前就有人做出来过,也是因为战火的原因丢了传承,最后还是殿下您又给做了出来”。

    “唉,是啊,战乱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家”,李承阳蹲在一边叹着气道。

    “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那传说中的灌钢法”,吴礼也跟着叹息一声,低头继续打造他的煤炉子去了。

    “灌钢?灌钢法?”,李承阳不断的在嘴里念叨着。

    这个名字他还是熟悉的,里经常提到,没想到在东汉的时期就有了雏形。

    那不应该啊,既然是没有传下来,那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总不能后世又想起了同样的方法,随后又加上了同样的名字吧,那也太巧合了。

    是了,不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这比世上还存在一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的概率还小,基本不可能发生。

    既然这个不可能,那就是灌钢法肯定是被记录下来传下去了。

    只不过现在不知道在谁的手里,或者被人埋藏进了什么地方。

    可能在多少多少年以后,被不肖子孙啊,或者挖坟掘墓的人带了出来,又让这种方法重现于世。

    让李承阳去挖坟掘墓是不可能了,但是找找不肖子孙还是有那么点希望的。

    从东汉一直传承到现在还没消亡的诗书世家,大唐有啊。

    没准世家收藏的书里就有那么一句两句的记载呢?

    要不然?试试?这要是发现了,那大唐的国力往上翻几番都不是问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