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还债 第一百六十五章 灌钢法? (第2/3页)
。
钢要是那么好练,现在的大唐早就人手一套钢甲,挥师灭了颉利了。
“殿下,这是真的,这还是当年我在新平镇那里重金买回来的,我亲眼见过有人用同样的东西练出了一点钢,当时看的真真的”,吴礼见李承阳不信,赶忙解释到。
“新平?”,这是个什么地方。
“对,就是新平,那里产出来的瓷器特别漂亮,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着瓷器的活计”。
这不就是景德镇吗,前世还去过呢,景德镇瓷器的大名在后世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那里有一种高岭土,产自一个叫做高龄的地方,所以才会如此命名。
这种高岭土是少有的耐高温的黏土,据说在前世高岭土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直到那个时候还没被淘汰,足可以证明高岭土的珍贵之处。
那吴礼的话就可信多了。
生铁练钢就是个去除生铁里含碳量的过程,当含碳量去除的差不多了,铁也就变成了钢。
而这个去除过程中,最需要的首先是温度,其次是时间。
首先要有足够高的温度,才能把铁水里的碳去除,还要不停的搅拌,让铁水充分的燃烧,这才能得到一炉上好的刚才。
温度的话还可以解决,总有一些能产生高温的原料可以烧。
但是这耐热的材料就不好找了,平时用的炼铁的东西,承受不住那么高的温度,用不了多久就会融化,那就更别想着能把钢练出来了。
现在不用愁了,既然说有人已经用那个沙漏练出过钢来,那就说明这个沙漏是能承受的住高温的,如此说来,说是无价之宝也不为过。
百炼钢的产量一直是李承阳心里的结,没办法,大唐的钢铁产量实在是太低了。
之前在户部里查账,就隐隐有了些感觉,但是当时并没有在意。
昨夜仔细想了想,最后得出的结论令他大为沮丧。
昨晚用现代的进制换算了一下,大唐全年的钢铁产量也不过是四千余吨。
四千余吨是个什么概念呢?
篮球场上铺满一米高的铁块,就是差不多四千吨。
整个大唐啊,全年啊,就这么点铁。
那钢的产量就更不用说了,三国时期,曹操打算炼制五把宝刀,都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打造完成。
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没必要去追寻了,反正这百炼钢制作的实在是不易。
说是百炼,很多人都以为是把一块生铁不断的折叠敲打,折叠个一百多次就算是打造完成了。
李承阳原来也是这么觉得的,可后来吴礼带他去看了几眼工部里打造百炼钢的人工作,他就再也不这么认为了。
百炼钢不是打造一百次,而是这块生铁就要活活的加热在冷却一百次,甚至更久。
每次天不亮就起来把生铁烧红,这就开始了一天的打造,一直做到晚上,熄火回去休息。
第二天继续。
如此重复上百天,一块百炼钢才能形成。
而且一次只能打造约么一把刀的量,工匠们说这是什么什么诅咒,李承阳到是知道,只是因为生铁体积太大,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而已。
一个匠人一年能练出几块百炼钢来?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有了煤,又有了这耐高热的材料,可能接下来大唐的钢铁产量会迎来一个飞升期?
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