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还债 第九十七章 泾幽两州 (第2/3页)
这个人是和李渊同时代的老臣,以前是前隋的右御卫将军,跟着隋炀帝同挣高丽,没有丝毫建树,李渊起兵的时候在暗地里给了李渊不少支持,隋末的时候他被捆在洛阳出不了城,还是李世民把王世充灭了才把人救出来,李渊一看,呀呵,老兄弟啊,当即就给了个左卫大将军的官位,其后也是一直关怀,是以整个武德年间都混得风生水起。
去年五月,也就是武德八年的五月,李渊明里暗里的暗示张瑾,您老人家年纪也大了,差不多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不是我握着官位不放,实在是舍不得当初的老兄弟劳累了,不如找个地方做个富家翁,也好想想那人伦之乐。
这话已经够明显了,换做任何一个人,见到建国的皇帝对他这么说,也就知趣的借坡下驴递交辞呈了,这张瑾却没有丝毫自觉,没看裴寂一类的老人各个都位极人臣了,他却还在原地蹦跶,还给李渊回了句我好不容易才遇到我的明君,不行您就让我继续跟你混呗。
李渊无奈,他知道张瑾的能力不行,这辈子就没打过什么胜仗,不是被人生擒就是走向被人生擒的路上,能做到大将军完全是靠着祖辈的福荫和李渊对老兄弟的照顾,想了想给了他个羽林将军的职位,就是宫内的禁军头子,打不了胜仗,做个看门大爷也不错。
这事要是让跟着刘邦的那批开国元勋听到能羡慕死。
但是张瑾远远没满足,怎么想都不值,等到六月,突厥入侵灵州,张瑾请命去往灵州,李渊思虑再三准许了它的请求,封为行军总管,一路奔行灵州。
突厥寇边是常有的事,前文也说了,突厥骚扰的是灵州,就是唐与突厥交壤的地方,那地方没什么人,就算打了败仗也不会影响大局,索性就顺了张瑾的意。
谁能想这一去就惹了大祸,张瑾雄心勃勃的要灭了这帮突厥,一定要把仗打的漂漂亮亮的,力求立个大功好好露露脸,所以他一路上不断的召集附近的府兵,后来还把灵州周边几个州的守军都调出来,力求和突厥来个堂堂正正的决战。
一路的召集兵马,导致信息都被突厥的探子打听到,突厥正看着灵州发愁呢,一听,哟,周围都没守军了,那还等什么呢,放弃灵州就突袭了周边的潞州,杺州,一路顺风顺水,没受到丝毫阻拦,甚至还贪心不足的围了并州,攻了一阵被挡住了,这才退去。
张瑾就像是带着鼻环的牛一样被人拉着鼻环四处乱转,却连突厥的影子都没看到一根,等突厥退去,他这才反应过来,步兵是跑不过骑兵的,最后惺惺回了长安。
刚到长安,还没问罪,就有消息说颉利可汗的大部队到了朔州,这也是和灵州差不多的地理位置,李渊没顾得上处置张瑾,而那时正处于打压李世民势力的时候,只好又把张瑾封为并州行军总管,准备让他戴罪立功。
张瑾乐颠颠的去了,兴致勃勃的想要一雪前耻,屯兵于石岭磨刀霍霍。
八月初十,颉利终于敢和他张瑾摆开兵马堂堂正正的决战了,张瑾立马把大军全部压了上去。
结局也可以预料,颉利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摆的陷阱,张瑾大军一出,四面八方的突厥兵就冒出了头,一个冲锋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