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 还债 第八十九章 惊闻突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卷 还债 第八十九章 惊闻突厥 (第1/3页)

    疑问很快就得到了解答,一匹快马风一般从李承阳面前一闪而过,直奔御书房而去。

    至于为什么没人前去阻拦?看看那人身后的那根红艳艳的羽毛就知道了,红翎信使,任何人都要让路,军士们看到还要主动去给新式清理路障,敢于阻拦红翎信使路的人,杀无赦。

    也不着急走了,红翎信使轻易不出现,一出现就是天大的事,前些日子突厥寇边,未能攻入大城,劫掠了一番,那时候的红翎信使也没能进皇宫,只是进了长安城门就下马步行。

    偷偷的把耳朵贴在书房门,就听到里面信使喘着粗气像李世民报信:

    “陛下,突厥犯边,没过灵州,而是取道西会州,大总管李靖派遣小的日夜兼程来报陛下,此时突厥兵力约有二十万,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天,据估计现在已经到了原州,大总管请求撤兵回长安,以保长安不失”。

    话音一落,屋里就没了一点动静,良久,听到李世民的声音响起:“把他厚葬了吧,查明身份,吩咐人善待他的家人”。

    “吱嘎”门被人推开了,两个小太监抱着信使的尸体走出了书房。

    到现在才看清信使的模样,脸色有些不健康的潮红,看来这一路还真是日夜不停的赶路,身上的盔甲还剩下一半,其余的不知道是不是散落在路上了。

    腿上还插着半根箭矢,箭矢把他的小腿贯穿了,这信使也是个狠人,看箭矢端口参差不齐的样子,像是被硬生生掰断的,箭矢在骨头里动来动去,也不知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这人坚持到了这里。

    静静的给不知名的信使默哀一下,值得敬佩,这大唐日后能传承三百年,大部分就是这些愿意为大唐献出生命的军士的功劳。

    走回书房,发现李世民正对着书案后面的地图沉思,蹑手蹑脚的凑到李世民跟前,这大唐的疆域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看。

    灵州处在突厥和大唐的交界处,位置极关紧要,说是大唐的门户也差不多,早在九年四月的时候,李世民就把手底下最能打的李靖派到了灵州,封灵州大总管,一力抵抗突厥。

    然而现在李靖却让人传话来,说是突厥绕道灵州,从会州直接突入了大唐。

    会州地处现在的宁夏,小规模行军还行,大规模的行军确是没那么容易,尤其还是骑兵,以前有不少小规模骑兵通过会州进行打草谷,就是抢完了就跑,有什么抢什么。

    但是这大规模行军还是第一次,足足二十多万人,突厥又多是一人双马,好一点的部落还能拿到一人三马甚至四马,连人带马的不知道有多少,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呢?

    现在想怎么来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怎么抵御住突厥的入侵才是正经。

    “传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进宫议事”李世民背着手开口吩咐到。

    李承阳见没他什么事了也就打算悄悄溜走,这军国大事的能不听就不听,小小年纪对打仗这么感兴趣,容易遭人诟病。

    “留下吧,一会你也听听,若是能提出点歪点子来更好了”李世民却没有丝毫避讳,太子接触军伍,对他这个马上皇帝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影响,一代雄主的心胸自然没那么小。

    李承阳蔫蔫的留下,正好看了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