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磷光 (第3/3页)
不进一丝去。瓶中错落的花枝,每一根枝,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个阴影,都被安置在最好的地位上,恰巧能挡住满天夕阳,让它连一丝都照不进来。”
古龙是浪漫的,那是一种深深隐藏在骨子里与血脉中的悲伤的浪漫,他在用一种忧郁而凄美的浪漫笔调在向我们讲叙着一个又一个的神奇故事,不管是《绝代双骄》、还是《楚留香》、《陆小凤》、《多情剑客无情剑》、《风铃中的刀声》以及《欢乐英雄》,都无一不浓浓地或潜隐或浮现着这种忧郁而凄美的悲伤浪漫。在他后来的《飞刀,又见飞刀》中,古龙就更是完全地超越了形式上的东西了,不管是故事的情节还是场面,甚至是作品中人物的名字,从头至尾都迷漫着这种忧郁而凄美的浪漫,开头便是:“在一种古老的传说中,月的意思就是死。”那月光下的飞刀,月光如刀,刀如月光,任何的人物和情节还完全是一片空白之时,一种浓浓散发出来的忧郁而凄美的浪漫便已经盅惑得人无比神往向之了,这样的独特意境,只能是意会而不可言传了。
这就是古龙的童话:一个武林奇才,几乎谁也不知他的武功是哪里来的,也几乎从没败过。甚至没人见过他出手,面对一个天底下最神秘的大阴谋,大黑色组织,大悬案,全靠主人公的机智,武功,魅力一个人来解决。他身边也会有美女,也会有奇遇,但美女只是解他寂寞,奇遇只是助他脱险,而不是与他贴心,助他成长的那种。等到案件解开,贼首失败,真相大白时,你就已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
灵气四溢的古龙似乎总是在用一种极悲伤式的浪漫在追求着一种短暂而又惊天动地的美丽与震撼。我们几乎能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能看到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悬念情节及神出鬼没令人不可思议的人物,在他所有的代表作当中,我们更是看到了一个完全真实无比锐利而又痛苦悲伤的古龙,他对丑恶人性的那种残酷无情的揭露,他对美好人性的那种伟大的理解与仁慈的挖掘,令人深深地为之颤抖为之感动。
一个又一个故事讲完了,但主人公既不会归隐山林,也不会出家,只会继续流浪,没有人知道他到哪里去,就好像从来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一样――“流浪也是种疾病,就像是癌症一样,你想治好它固然不容易,想染上这种病也同样不容易。”人走了,留下了精神,留给未来的江湖,也留给读者。
譬如正义。
小李飞刀。
“他的刀从不随便出手,但只要一出手,就绝不会落空。”
“我从未描写这种刀的形状和长短,也从未描写过它是如何出手,如何练成的。”
“事实上,他的刀也只能想像,无论谁都无法描写出来。”
“因为他的刀本来就是个象征,象征着光明和正义的力量。”
“所以他的刀既不是兵器,也不是暗器,而是一种可以令人心振奋的力量。”
这是古龙的真正用意,不但武功,就连人物大多时候也只是古龙观念的象征。
譬如智慧。
龙五说秋水夫人打的结只有他能解得开。柳长街说,我也能。龙五问,怎么解。柳长街答,用剑。
这是更直截了当的方法。
这也是古龙的方法,他在叙事中有时能抓住最关键的东西――楚留香不是石观音的对手,可是在关键时刻他发现了打败石观音的关键之处,那面镜子。于是,他打碎了那面镜子……这些东西是常人很难想到的,这是古龙的智慧。
譬如信念。
既然到头来迟早总要幻梦成空,又何必太辛苦挣扎奋斗?但生命的意义,本就在奋斗。
你并不一定要等着享受奋斗的果实,奋斗的本身就是快乐,就是种享受,那已足够补偿一切。
所以你耕耘时用不着期待收获,只要你看到那些被你犁平了的土地,被你铲除了的乱石和莠草,你就会觉得汗并不是白流的。你就会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只要你能证明你自己并不是个没有用的人,你无论流多少汗,都已值得。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只有懂得这意义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生命,才能活得快乐。
譬如爱与美一个人和自己最知心的人相处时,往往会感到有种凄凉的寂寞。
但那并不是真正的寂寞,真正的凄凉。
那只不过是对人生的一种奇异的感觉,一个人只有在已领受到最美的境界时,才会有这种感觉。
那种意境也正和“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位下”相同、那不是悲哀,那不是寂寞。
那只是美。
美得令人夺魄,美得令人意乱。
一个人若从未领略过这种意境,他的人生才真正是寂寞。
有一部电影叫做《阿飞正传》,里面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有一种鸟,是不长脚的,它们倦了只在风里休息。他们一生只能落地一次,而这次落地就是死亡……
无论是对于古龙笔下的人物还是古龙本人,都是这样。他们是靠着内心世界活下去的人,他们的使命,在于飞翔。
(五)求新,求变,求突破:古龙留下的路
“武侠小说的确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这种形式已写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
“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样写,才能算正宗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只要你能吸引读者,使读者被你的人物的故事所感动你就算成功。”
“武侠小说中已不该再写神,写魔头,已应该开始写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应该有人的优点,也应该有人的缺点,更应该有人的感情”“武侠小说的情节若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写人类的情感,人性的冲突,由情感的冲突中制造**和动作。”
“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人性并不仅是愤怒、仇恨、悲哀、恐惧,其中也包括了爱与友情,慷慨与侠义,幽默与同情。我们为什么要特别着重其中丑恶的一面?”“使读者在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和事看得更深些、更远些。”
“武侠小说写的虽然是古代的事,也未尝不可注入作者自己的新观念。”
“武侠小说中的动作的描写,应该是简单,短而有力的,虎虎有生气的,不落俗套的。小说中动作的描写,应该先制造冲突,事件的冲突,尽量将各种冲突堆构成一个**。若你再制造气氛,紧张的气氛,肃杀的气氛,用气氛来烘托动作的刺激。武铁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武侠小说也不是教体如何去打人杀人的。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全令人反胃了。”
“日本的现代文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既保留了自己悠久的传统,又吸收了外来的精华。中国的武侠小说为什么不能?”
“武侠小说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趣味,若能再尽量吸收其他文学作品的精华,岂非也同样能创造出一种新风格,独立的风格,让武侠小说也能在文学的领域中占一席地,让别人不能否认它的价值,让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来看武侠小说!”
金庸伟大的尝试有两次,一次是《白马啸西风》,这部小说水平一般,但确实字里行间看得出金庸的探索,宣告了新武侠时代的到来;一次是《鹿鼎记》,颠覆了以前的传统手法,从英雄回归到一个小混混。金庸以最后两部小说《笑傲江湖》和《鹿鼎记》结束了武侠现实主义写法的时代,但之后断然封笔,使得武侠新的曙光一瞬即逝,值得庆幸的是,古龙的到来重新揭开了武侠浪漫主义的序幕。
古龙中后期致力于武侠“求新,求变,求突破”,这种变革和挑战本身,或许比他的小说还有意义。《流星蝴蝶剑》就是模仿《教父》的作品,但无疑是成功的借鉴。他打破了金庸一统天下的格局,告诉无数武侠迷:武侠,还可以这样写。
毫无疑问,后来的温瑞安受到古龙的极大影响。
时至今日,一看见短小的句子和跳动的叙述,就有人说:“学古龙的!”
古龙的影响,极其深远。
金庸自己停止了对武侠的探索,也许他太害怕突破自我。而古龙一生都在探索,所以他打破了金庸一统天下的局面,终其一生,求新求变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天涯明月刀》就是一部古龙失败了的求变之作,但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和态度,为追求而追求,永无止境――惟有死亡才能把它结束。如果设想问古龙他哪一部小说最好,虽然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这个答案,但凭古龙的性情,他一定会说“下一部”!激流勇退,见好就收是金庸的聪明之处,也为他留下了眩目的光环;不问结果,只求过程却是古龙之真性情,他们的选择是他们的自由,但是这个时代的呼唤是古龙的求索精神!
没有败笔,怎么有进步呢?害怕失败,怎么会成功呢?古龙说:“让能输得起的人,输一点给输不起的人,这并没有什么不对。”
于是他输了,但他开出来的浪漫主义之路,还等待后人走下去。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把古龙归类为一代怪侠,认为他之所以成功只在于极端另类,只能引起人们一时的好奇,是武侠之路的一条旁门左道,而不愿意承认古龙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古龙最终成就没有超过金庸,这实是武侠的不幸!
如果说现实主义的“现实”二字是先验,功利,思辨,批判……那么浪漫主义这个“浪漫”指的就是理想,完美,冒险,开拓……前者让我们明白身处何方,使我们站稳了脚跟,后者激励我们不断向前,去把梦想变成现实,如果说现实主义是一条游弋大海的千里巨鲲,那么浪漫主义就使它化成搏击长空的九天大鹏;如果说现实主义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那么浪漫主义就是对理性社会的遐想(乌托邦)与鞭笞(反乌托邦);现实主义的真是生活中的真,浪漫主义的真是梦境中的真。现实主义的真我们可以看得到,浪漫主义的真我们只有感受到。
中国文学这个浪漫主义的跛子走进武侠小说这一领域看来也仅止于金庸了,走到古龙这一步已经是噤若寒蝉。批评家推卷长叹,古龙确实有才,可惜走偏锋了,而古龙反映的永恒的人性在他们看来无异是另类张扬。放眼世界,贝多芬在技艺上打破音乐的和谐性,在表现手法上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倾注于他的作品之中,终结了古典音乐的时代,而开启了浪漫音乐的先河,他本人也得到了“乐圣”这个恰如其分的称号。莫奈以一幅《日出印象》宣布了油画写实主义的结束,吹响了印象主义的号角。但古龙英年早逝,再加上我们的古龙还在“怪异”与“另类”中苦苦挣扎,久久不能被正名。
古龙已矣!用倪匡的话说:“求仁得仁。”
他留下无数骂名,也撒下无数“求新,求变,求突破”的种子,武侠小说跻身殿堂文学的历史使命远未结束。他像是一颗流星,在黑暗的天穹撕开了一道通向未知世界的口子,希望这口子,不要被封上,否则,才是真正的悲哀!
家园已在望。
光明也已在望。
希望永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