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金庸和古龙的四种区别 (第3/3页)
她,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她,我希望你莫要跟来,千万莫要跟来,否则你必将后悔终生!
他走了,头也不回。李寻欢真的没有跟去,他只是弯下腰默默地咳嗽,咳出的血染红了衣袖。那一刻,我是狠狠地恨着阿飞的,那个笨笨的孩子啊,为什么还不醒悟!
李寻欢真的没有看错阿飞,他终于在最后一刻“突然想通了!”他去救李寻欢,他的剑已经不在了,但握剑的人重生了,他是阿飞,他要去救他最好的朋友,所以,竹剑也可以杀人。
竹剑可以杀人,但刺不穿一寸厚的铁门,当阿飞的剑折断在那道死亡一般冰冷沉寂的门上,所有的人都绝望了。如果李寻欢死了,阿飞将如何?我不敢想,也许,所有的人都不敢想。
李寻欢没有死,因为这世上还有朋友,还有爱,还有希望,所以,他打开了那道门,走了出来。
我想,古龙一定微笑着,写下了这个结局。多好啊,他们还可以在一起喝酒,然后,去浪迹各自的天涯,然后,在某一个地方相聚,继续喝酒,也许那还是一个雪天,大雪纷纷扬扬的,落在他们的头发上,酒碗里,开得正艳的梅花上。
多好啊!朋友一生一齐走,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四、江湖
江湖是什么?江湖在哪里?
江湖,是武侠生根发芽的沃土,如果没有江湖,就没有那些精彩绝伦的故事。
金庸的江湖,是群体的江湖,大气的江湖。一部书中,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浩浩荡荡地云集在他的江湖之中,然后在加上某一段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甚至国将不国的历史背景,渲染上沉痛悲壮的庄严色彩。英雄就在这种环境中生长,自强不息再加上苍垂青,终会成为一位绝世高手,笑傲江湖。然后拯苍生,救黎民,在国之将亡时力挽狂澜,奋起抵抗外族入侵,做一番可歌可泣的事业。
金庸的江湖是气势磅礴的,即使是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笑傲江湖》,这四个字本身就是对主题的升华和壮阔。一首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在青山翠谷间悠然响起,清越旷达,仙音袅袅,正邪间坚如磐石的桎梏被曼妙乐音击得粉碎,人生得一知音,九泉之下亦可含笑。如此霁月光风的浩然胸怀,谁能不为之动容?
金庸的江湖是大我的江湖,有着浓烈悲壮的主基调,如古希腊的悲剧,缔造旷世的英豪。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此八字,完美得概括了金庸的江湖。
古龙的江湖是自己的沙场,他不写大时代,不写大英雄,他只写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于是,他把自己创造的人物放在自己创造的江湖,然后用严父的目光,看着他们在那残酷的环境中奋力的生存,看着他们在刀光剑影中流血流泪,看着他们成功失败,幸福痛苦,在高峰上独立,在深谷中挣扎。他看着这一切,然后记录他们的辛碌历程,生命体验,他说:这就是人性!
萧十一郎在天地间独行,我们听到了他的低吟:“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唱出彻心彻骨的寒冷。傅红雪从夜色中走来,苍白的脸,漆黑的眼,苍白的手,漆黑的刀。他的眼睛始终望着前方,他的手始终握住刀柄,他的脚步很艰难,很笨拙,但他不会停下来。
古龙笔下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寂寞、孤独,不被人理解;他们都是小人物,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他们一无所有,所能坚持的,也只有自己的生命。
古龙的江湖,有着太多的血腥和残酷,刀光剑影,陷阱重重,走错一步也许就是粉身碎骨。古龙却一点都不心疼他的孩子们,那是他们自己的沙场,一切危险都得自己面对,这就是生存的代价。
有人说古龙的书中太多阴暗的东西,看得人心寒。其实不然,古龙也相信人性的善良美好。比如《绝代双骄》,他就告诉我们,只要人的本质是好的,不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中都不会扭曲变形。
小鱼儿在恶人谷茁壮成长,却并没有如屠娇娇所愿,成为“世间第一大恶人”他只是有一点皮有一点坏,喜欢恶作剧,喜欢作弄人,却从来没有真正的伤害过谁。而花无缺,也没有被邀月怜星教育成没有感情的千年坚冰,他沉静高贵,清雅无尘,含蓄内敛,真正配得上“无缺”之名。
那一场邀月怜星策划了十七年的兄弟相残的惨剧终于没有发生,他们终于相聚了,当燕南天抱着这一对双胞兄弟热泪纵横时,古先生笑眯眯地端起酒杯,得意地宣布:美好的人性终将战胜一切的邪恶!
古龙的江湖是小我的江湖,是人的江湖,也有血雨腥风,也有光风霁月;有陷阱、有阴谋、有邪恶,却也有真情,有梦想,有朋友……
或许,这样的江湖,更加真实。
合上泛黄的书页,那些精彩的故事已渐渐远去,那些熟悉的面容涸灭模糊,只是偶尔会想起某人的微笑。古龙已乘黄鹤去,而金庸,也已封笔江湖,金盆洗手,安安稳稳做一位睿智的学者。武侠的大幕在他们身后华丽地落下,一切只剩寂寞。
不读武侠枉少年。现在,我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写了上面一大堆文字,只是为了纪念,纪念曾经的武侠,纪念逝去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