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小小权贵震京城(七) (第2/3页)
曹伟业的朋友,我不太了解。等下我问问我哥。”
说着,两人走到曹伟业身边,曹伟业经过刚才夏小洛和袁浩的一番精彩的辩论,可见夏小洛学识渊博,绝非一般同龄人可以相比,甚至自己这个老书虫都自叹弗如。
而楚秀菡刚才精彩无比的钢琴独奏,更是显示出夏小洛在音乐方面的过人才华,很是为自己长脸,心道,看俺们中原人,多牛叉!
他对夏小洛很是欣赏,亲昵地一拍夏小洛的肩膀,道:“小洛,不错。”
夏小洛淡定地一笑,远远地一指山下夏树,道:“曹大哥,那位是何方神圣?”
曹伟业脸上有几分厌恶地道:“他啊,山下夏树,中文名字叫毛红旗,小鬼子。”曹伟业的父辈都曾经在战场上和日本鬼子交过手,平时也看过很多中日战争书籍,对那段历史是有心结的,因此,一直不怎么待见山下夏树。
夏小洛看出了曹伟业的情绪,问道:“他是做什么生意的?”
“他是三友株式会社的社长,做通讯器材,就是程控交换机?你懂不懂?”
夏小洛对山下夏树毫无印象,但是一听“三友株式会社”立刻浑身一震,心道,我说我见到山下夏树怎么很厌恶这厮,原来还真没亏待他。
夏小洛前世编撰《华夏经名营企业史》的时候,搜集了很多资料,90年代的时候,引进国外生产线很是流行,但是当时有两个很大的弊端:一个是重复引进,低水平重复建设。最典型的是“一龙生九子”――1985年,长风、长岭、北冰洋、伯乐等9家冰箱生产企业同时从一家外国公司引进了九条一模一样的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形成了“一龙生九子”的现象。这场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设备引进热潮,很快引发出种种的争议,其成败得失,在很多年后仍然众说纷纭。
另外一个弊端就是高价引进的很多设备都是落后设备,都是在国外弃之不用的设备,引进以后,并不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大浪费。
而在这第二种情况中,“三友株式会社”一直扮演着一种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常常和华资企业订立全权委托的采购协议,帮助华资企业在日本搜寻“最先进的生产线”,明面上这么说,其实三友株式会社常常采购一些落后设备来忽悠华夏人民。
他们的狡猾之处在于,他们采购的生产线往往在华夏还算先进,至少可以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华夏企业还以为捡了大便宜,按照最高的价格付给他们设备款,很多企业在这上面吃了大亏。可以说,这帮孙子在华夏是大发不义之财坑死了不少华夏企业。
在华夏赚够了华夏人民的血汗钱以后,三友株式会社回到日本,堂而皇之地加入三井财团,继而开始以三井财团急先锋的姿态征战全世界,而征服华夏市场的重任依然落到三友株式会社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