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2/3页)
积残粮,暗暗偷来,藏在寺后一个极大的古钟里面。那口古钟,大如谷仑,重约四五百斤,将食物藏入不至为人窥破,到了饥饿之时,便去取来果腹。
过了多日,无人知觉。慧修甚是得意,不料管蒸的和尚见厨下食物常常短少,心里着实奇怪,惟恐被方丈知道要受责备,便和众执事私下商议。众执事初时听了,还不相信,后来接连留心几日,见上餐剩下的饭,到了下餐果然不知去向,且那些化来的斋饭和施主们布施的食物,以及供佛的糕点也无缘无故的就会短少。
众执事方才相信管斋僧人的话,并非凭空捏造。便大家留心防备,要查察偷窃食物的究是何等之人,并且要推究他窃取这许多食物存放在什么地方。料想偷了这许多东西,断非一天半日可以享用得尽,必有寄放的窝巢。众僧定了主意,各处查察,果然不上两天工夫,就有个僧人看见慧修在厨下,拿了余剩的饭,向寺后走去。那个僧人急急唤了几个执事,暗中跟随着慧修,看他如何处置。慧修不知人跟随,匆匆的走至寺后,站在古钟之旁,将饭食拼在左手,右手握定钟纽,只轻轻一掀,那口四五百斤重的古钟就如木桶一般,被他提了起来。
众僧已是看得目瞪口呆,那慧修藏好饭食,仍旧把钟依着原先位置放下,方转回身来,忽见许多同伙,站在后面看着自己,知道破绽已露,心内觉得很是惭愧,面上起了一阵红晕。连忙镇定心神,向众人陪笑道:
“我因食量太大,每餐不能果腹,所以窃取剩余之物以备饿时充饥,并无他故,如今已被师兄们觑破,望念同门之谊,不要告知方丈,免我受责。”
说罢,向众人合十行礼。众僧见慧修单撒手把古钟轻轻一提,就拿了起来,早惊得面面相觑连话也说不出。现在见他合十行礼央求大众隐瞒这事,那里还敢违抗?况且慧修有如此大力,被方丈所知,必定要格外的器重他,非但不加责备,恐怕还要加以提拨。那时一个伙居士,超升起来,居于众人之上,哪个还敢跟这种人作对?
众执事见他央求,一口同音地答应了他。慧修见众僧诺诺连声,便笑了一笑道:
“多谢照应。”竟自扬长而去。
众僧见慧修去后,一个个称奇道怪,都说瞧不出这么一个人,竟有如此臂力。众执事里面有个知客僧,名唤智明,为人十分刁滑,最是妒贤嫉能,他深恐将慧修的能耐彰扬出去,被方丈知道。急忙嘱咐众僧,切勿多言,众僧一齐答应。智明随即约了几个同党,自去暗暗商议,要把慧修赶快逐出寺门。
当下商议了一会,密密定了主意。这几个人每天在方丈跟前说慧修坏话:非但一无所能,而且不守清规,时常出外,彻夜不归,照这样子,我们寺中的声名,必要被他毁坏。方丈初时不甚相信,禁不住众执事一口同声的说慧修不好,方丈也就信以为真,把慧修驱逐出去。
慧修无处存身,只得投奔上院,找个熟识的僧人,求他代为设法。原来少林寺分为上下两院,下院在山麓,田产甚多,极其丰富,那些僧人,也就养尊处优,异常骄侈了。上院居山之巅,寺中出产,只有些树木果实。就是烧香拜佛之人,也因道路崎岖,峰峦陡峻,不易行走,视为畏途,裹足不前,境况很是清贫。所以寺中僧人,也都朴实诚悫。除了汲水担薪,砍树伐木而外,便肄习经课,和下院大不相同。
却说慧修上得山来,找到了熟识的僧人,把受谗被逐的情由诉说了一遍,并托他向方丈说情,容留居住。慧修在上院没几年,主持圆寂,他竟因力大无穷和豪侠仗义被众僧推为新方丈。吕四娘来到少林寺时,他已是声名赫赫的少林寺上下院的总主持了。
慧修出家前就为人打抱不平,出家后又受过众僧讥讽欺凌,所以吕四娘把来投寺拜师的前前后后一说,一拍即合,当下收四娘为徒,日夜教四娘功夫。不到一年,四娘功力倍增,已是无人能敌。她对师傅说:
“徒儿冤海在身,曾与虬髯公师傅有约,三年后去泰山与师傅相会,徒儿要走了。”
慧修劝解道:
“你的冤家乃是当朝天子,深居皇宫内院,日夜有宫内侍卫高手护驾,你千万不可莽撞。没有必胜把握不可轻易出手,你可切记。”
吕四娘在少林寺受了慧修规劝,遂即赶赴山东,在泰山找到了师父虬髯公。把所有的情形一一告知,虬髯公也很以慧修之言为然,劝侠娘不可性急,等仇人恶贯满盈再去报仇,并对侠娘说道:
“我自从别你之后,又收了一个女徒弟,她的名字叫做鱼娘,也与昏君雍正有杀父之仇,正可和你同去报仇雪恨,互为照应。”
侠娘便请鱼娘相见,两人见了面,十分投机。虬髯公留侠娘在山上住下,等候机缘。
到了雍正十三年七月初旬,虬髯公夜观天象,忽然心中大喜,即对侠娘说道:
“紫微宫光芒已衰,想来恶人气数将尽,你二人正可乘机前往报仇雪恨。”
侠娘鱼娘听罢师言,不胜欣跃。过了一日,就辞别了虬髯公,姊妹两人长行赴京。在路途行了十多日,到得京中,正值雍正被冤魂缠绕不过,迁往圆明园的时候。吕四娘二人哪里知道,夜间仗着剑术,飞入紫禁城宫闱,寻觅雍正,把皇宫内院寻了个遍,也得不着雍正的踪影。一连侦查了两夜,才知仇人已迁居圆明园,不在紫禁城内,所以第三天就不见这两道白光了。
只是两位女侠万里迢迢进京报仇,没有杀着雍正,难道就此罢手不成?
且说雍正在圆明园住了数日,没有鬼怪纠缠,心下略略宽放,便传旨把所有奏章都送入园中,亲自批阅。这日夜间,雍正正为着一件什么事情和鄂尔泰商议了半夜,已是身子有些倦怠,遂命鄂尔泰退去,打算归寝宫安歇。不意鄂尔泰刚才退出,雍正坐在龙榻上还没立起,就听得园里巡查的勇健军齐声呐喊:
“啊!树林里有两道白光,不知是什么东西!”
“哎呀,白光旋转,逼近了,快跑!”
“不得了啦!不得了啦……”
雍正听得外面乱吼乱嚷,忙叫近侍前去查问。忽然之间,只见一道白光,比箭还疾,从窗棂中直射进来,向雍正颈项上只一绕,那颗脑袋早已滚落在地,身首异处。一霎时,两道白光也不知去向,在御前伺候的只有两个小太监,出了这种诧事,早已唬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连叫唤也叫唤不来。
挣扎了半天,小太监方说出一句话道:
“不好了,快来呀。”
门外值宿的侍卫内监听得房内大声叫喊,知道有了事故,飞步奔入房中。举目一看,直唬得魂不附体,未知如何方好。幸亏内中有个侍卫杨大壮很是伶俐,说道:
“此事不得了,快去报告鄂中堂。”
众人齐声称是,就有个脚步来得快的飞跑而去。鄂尔泰已经安睡,得了报告,慌得衣服也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