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章 皇帝西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章 皇帝西巡 (第3/3页)

长得更丰满结实,更漂亮。别看她长在大诗人书香门第,斯斯文文,彬彬有礼,其实十分能干。府上几十号人,里里外外都由她操持掌管,是有名的贤妻良母。

    书卷气十足的张廷玉,在外是能臣、贤相,可到了家里,完全依赖夫人。家居事务他一概不会,也乐得撒手不管。大年三十晚上,他还窝在暖烘烘的书房里读他的《御览集》,书案上还堆码着未读完的《御纂朱子大全》、《渊鉴类函》、《方望溪集》、《中庸》等。他读的《御览集》,是老岳丈王士祯的一本新诗集,墨香犹在。岳丈以诗受皇上知遇之恩,康熙帝常征其诗,录三百篇亲题《御览集》,刊行于世。其诗力辟明末公安派之失于俚俗、竟陵派之失于纤仄,独以神韵为宗,兴会神到,得意忘言,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开大清一代诗风。

    傅寿清歌沙嫩箫,

    红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

    不见清溪长板桥。

    老岳丈被视为大清诗坛领袖,但张廷玉翻完集子里皇上御览的三百首诗,他却有几分茫然。也许他不是诗人,不知诗中三昧。他觉得读父亲编纂的《渊鉴类函》和桐城老乡方苞先生的《方望溪集》,更为过瘾,受益。父亲的学问他是早佩服的了;方苞的师法韩柳,讲求义法,主张行文宣扬儒家伦理纲常,这也符合他的意趣和为人处事的主张。他不是诗人,是儒家理学的实践者。

    他正浮思默想,刹那间满京城鞭炮轰响,这时,夫人和紫桐一齐乐呵呵走了进来,夫人叫道:

    “衡臣,快来看焰火,就要吃年夜饭了。”

    于是,一边一个——夫人和紫桐挽着他的胳膊,一起来到中堂,三张八仙桌摆开了丰盛的团圆饭,热气腾腾。二门大院坪里,老大若霭、老二若澄和家仆、丫环,蹦蹦跳跳在燃放鞭炮和焰火,连五岁多一点的若渟也远远站在阶沿下,又喜又怕地跺脚疯笑。

    张家几代尊儒,不信佛,在桐城老家虽有神龛,除了祖宗牌位,也只祭孔圣、亚圣。在京为官的兄弟家都不设神位,也无祭祖敬神之举。这就省去一些环节,放过鞭炮焰火,便是一大家子关门吃年饭。

    张廷玉坚持主人和家仆、丫环同桌吃饭,从来不分彼此,大概这也是实行孔夫子的“仁爱”吧。

    久别如新婚,除夕夜夫妻恩爱作欢一宿,是极自然不过的了。一则,夫人经过生育、坐月,早就渴望跟男人亲蜜一番了;二则,廷玉经过三个月伴驾的紧张劳累,一旦放松下来,当然也有楚王的朝云暮雨之思。这正是,“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正在云欢雨爱之时,夫人却又情绵绵意浓浓地说道:

    “孩子他爹,你看紫桐这丫头怎样?”

    “好呀。”

    “那你就纳她作妾嘛,还犹豫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纳妾呢!”

    “孔孟圣贤也说,食,色性也。”王夫人依然甜言蜜语地道,“你们男人不到外面嫖妓女,***就是最正经的男人了。皇上三宫六院,不知有多少美女娇娥,就是六品七品的府台县令,都有个三妻四妾。你不纳妾,我心里过意不去。知道的,说是你忙不过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河东狮子,管着你太严……”

    “紫桐也太小了点,比若霭大不过三四岁。”

    “皇上最小的妃子,比皇子还小十多二十岁呢!”

    “那就纳吧。”

    “你说纳什么?”她见他迷迷糊糊,推了一把。

    “纳什么?”

    “纳紫桐。”她醋少蜜多地唠叨下去,“紫桐这丫头人品好,又年轻,知热知冷,服侍你贴心贴意,纳她,我放心,你呢?”

    “……”他已是鼾声如雷。

    正月初一,天刚毛毛亮,老大、老二和家仆、丫环们在院坪里又放起了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夫人也早早起床,梳洗穿戴整齐,换上了有绣花捥袖加卷领的敞衣,不带钿子,不穿补褂,只以敞衣代礼服。张廷玉被鞭炮声闹醒以后,睁开眼在床上赖了一会儿,夫人亲自侍候他穿上簇新的白风毛蟒袍补服,颈项上挂一串晶莹的玛瑙珠,脚穿高底绣花蓝靴。夫妻二人双双走出上房,来到中庭,儿子们、家仆、丫环们一齐呼唤向老爷、太太拜贺新年。由奶妈抱着的若鸿,紫桐牵着的若渟,全都换上了新衣,戴着新花帽。张廷玉夫妇拱手还礼,张廷玉道:

    “拜年拜年,新年大吉!”

    “初一崽,初二郎”,这是桐城拜年的规矩。初一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去岳丈家拜年,张家仍遵循家乡的这一习俗。因父母已回老家,初一无年拜,张廷玉准备初二同夫人孩子去岳父家。

    初一在家闲暇,吃过早饭,夫妇俩抱着牵着孩子,在后花园玩耍了大半昼。孩子玩累了,张廷玉正准备回书房读开年大吉的第一本书,开笔记点什么,这时大哥、大弟两家七八口热热闹闹进门了。他们的孩子最大的若敬、若需有了十五六岁,小的也四五岁了,若霭、若澄、若渟跟这些堂哥堂弟们在一起,又笑又叫,又蹦又跳,府前府后的跑进跑出,简直乐疯了。兄弟妯娌们则在西花厅里喝茶吃点心,聊家常。说不尽家长里短,道不完官宦传闻,正说得高兴,中门外又是人声鼎沸,袍服衮衮。

    原来,各部各院侍郎、道员、主事一流不大不小的官员来宰相府拜年了。他们执的是“下官如子”的礼数,所以初一也就来宰相家串门贺年。

    兄弟妯娌去后厅摆开牌桌搓麻将,张廷玉夫妇来到中堂招待络绎不绝来拜年的衮衮诸公。这一天,张廷玉竟又应酬得喉干舌枯,累得腰酸腿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