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天明 (第2/3页)
背枕屏风,放眼空旷寂寥的空殿,想起那人伸手一指,在偏殿外等她换上宫装的人修长的背影,只是静静伫立于夜色中,便能化解了一夜的凉薄。
她暗自出神,自己当真好没道理。
不仅借了他一只信鸽回府传信,还赖着人把她塞进了春禧殿。
人情不薄啊。
“太后醒了!快,快随咱家去张罗!”宫阙再次惊动,宫内防守愈发变得森严。
她警惕地坐起身眯了眯眼,仓促的人声过后,殿内唯一一柄不知是何时新点的绛座短烛独立于案台,在最后噼啪一声中乍然熄灭。
遗世而独立。
她再也忍不住垂下了沉重的眼皮,寻个妥帖的姿势侧躺床沿,伸手搭盖住了双眸,掩去窗棂内洒落的白月光。
……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宋知熹才终于舍弃了那盏琉璃宫灯,移步出了宫。
拂堤杨柳醉春烟,飘飘间细如莹丝,才辨得原来是雾水,不是烟。
漫步在南台街桥堤边的青石板上,鞋履轻踩出的嗒嗒声霎是好听,瞧着四下冷清无人,她微微加重了脚步,恰似一抹童真意趣。
几时没这么欢脱过了。
被风抚起的碎发有些凝湿,她扬了扬头,喃喃念叨这早春的细雨怎来得如此快。她拢着藕白色的春衫,扶着头顶停留在了一家米面小店的屋檐下。
同样的脚步声嗒嗒传来,她扭头看向来人,同样是来避雨的。蒙蒙细雨沾湿了他青色的蓑衣,歪戴的斗笠拦住了半张脸,他摆了摆袖子,抖落下细小的水珠,这么瞧着,那神韵倒是像极了一棵青松。
那人察觉到视线,稍稍偏头便锁住了她的眼眸。
眼看雨没有下大的迹象,那男子拾起行箧,压低了斗笠便消失在蒙蒙水雾之中。
她还没打算走,叫她淋雨是不可能的。
**
一品香内,清早的时候店里清净,只有一楼靠外稀稀落落坐着几个赶早的食客简单用了点清粥小菜。
掌柜的把账目过目一遍,开了柜面的锁,茶小生照旧端来店里第一份热茶,接着往客人那边走开。
赵掌柜半掀盖子吹了一口气,偏头看向坐在摇椅的人,那人屈着指头敲得瓮坛子哐当响。
赵掌柜疑惑:此人跑堂的活计不去干了,这些日子接连几天日日与他坐镇,这是又要和自己抢饭碗了?
只怕不是,他俩聊的尽是些有的没的,虽然无厘头但好歹处得融洽,不过这小子竟然也会闲得与他陪坐,年轻好啊,就能这般恣意。
这么想着,赵掌柜打了个呵欠,茶水的热气氤氲让他浑身舒坦,眉眼也跟着舒展开。
秦十八收回手,会心一笑,“哈哈,赵当家的真是日日都能如此舒坦啊。”
都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近日这京城的风闻还是有些微妙了,变故不小,掀起的浪花自然也是不容小觑,如此看来,置身事外淡然如常也是一种难得的心境与习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