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风雨欲来风满楼(中) (第3/3页)
私役一军者有重罚,私借一马者有禁例。至太宗皇帝,迁都北平,于武备尤为注意,精兵常数十万,健马常数万匹。
其时,太宗皇帝亲至教场操练,始终不怠。至于出塞千里,更前代所罕及。延至宣德年间以后,老将宿卒消亡过半,武备始堪忧。
故有土木之厄,令军士消耗,十去四五,至今人皆以为耻而未能雪。后虽屡差官清理,但多虚应故事,不能补足原额。”
“军额之缺,不能归于一场败仗。”边镛插话。
“边大人说的是。”冯贯应道,“我以为,军额之缺,在京卫,多因内府各衙门匠役,往往一次占去数万,在营人数仅七八万;在江南,多以卫卒运粮,其余则在沿海备倭;江北之兵,亦有运粮差役,其余则来京师上操备边。故内地卫、所缺额严重,防卫几成空虚。”
“冯大人议得有些杂乱,不如专议京营。”佑堂听出毛病,而忘记是自己让冯贯漫话的。
“是。”冯贯应道,“京军原以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操练;后因缺额,征调不能齐集,故设十二团营。常备精兵十二万,不许别应差役,专一蓄养锐气,遇有征讨,闻风而动。这是设立团营的长处。但设立团营,亦有可虑之处,即京师除团营之外,再无可征调之兵。近年以来,团营复被占役。和昔年三大营一样,每兴大工,则抽调一两万人。一次大工,延续两三年甚至更久,常常是前次抽调的一两万人尚未归队,又有一两万人被抽调去应役。试想,十二万人够抽调几次?故在京军士之疲困,以今时为甚。”
“不错,占役之弊不去,京军不可复言强盛。”佑堂说。
“太子殿下所言京军缺额,很是精彩;但我以为,武备之修,固在乎军,而尤在乎马。”边镛另有一番见解。
“是吗?请边大人说仔细些。”佑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