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7章 参观(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17章 参观(下) (第3/3页)

家书肆,开一家食铺,能够解决温饱,穿的暖,吃得饱,夜里睡得着,那就很好了,如果他们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那就更好了。”

    “你看得比我透彻。当初,我想置办私塾,只是想让更多念书,今后报效朝廷,而你……”

    “我本就是个普通人,咱们普通人就做普通的事,朝廷当然得有人贡献一份力,也得由顾公这样的忠善精良之士,去牵头,况且,顾公当初置办私塾本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没有你的当初,哪里有咱们的今日?”

    顾凯芝笑了起来:“年纪轻轻,也学得拍马屁,你这样不好。”

    “哪里是拍马屁,实话实说而已。”

    顾凯芝又“唉”一声:“你要是个少年郎就好了!不知能为国,效尽多少力!”

    一时间,她没接话。

    她可不是为了朝廷,为了国家,只是为了自己,顺带着带动其他人而已。

    孩子们平时上课,但其余时候,他们也要做事。

    比如吃了饭,要轮流洗碗,收拾食堂,因为负责给他们做饭的是洪叔婶,他们四人只做早午饭而已,晚饭,会由孩子们轮流上灶台。

    食堂,宿舍,厕所打扫等等,他们都在自己动手。

    周末的时候,他们还要分别去其他地方帮忙——参加社会实践。

    三年之后,再分别去她的铺子工作。

    成立学堂,对于她而言,最终是为了输送人才。

    嘘——别说她鸡贼。

    鸡贼的在后面。

    三年毕业以后,得去铺子里工作三年,包吃包住,没有月钱,但是,如果能坚持下来,三年后会给他们一笔“巨款”。

    人才储备链条,暂时就到这里。

    话说,不怕三年里人家跑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入学之前,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一一记录。

    古代人员流动性不高。

    并没有那么容易跑。

    “必须是十岁以上的孩子,原本计划着是男女各一半,现在看是不成了。”

    “为何?”

    “受去年灾情影响,一些孩子无家可归,拳馆陈师傅收留了一些,如今都送我这儿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