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六章 军事重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七十六章 军事重镇 (第3/3页)

的西夏剑,便是宋人都不得不承认西夏剑的锋利。

    宋朝地大物博,多产精美之物。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能及”。

    当然西夏剑也是西夏铸的兵器中的极品,并不是随意一名士卒都能拥有。

    也正是西夏剑的稀缺,让宋人都以得到西夏剑为荣。

    苏东坡曾获西夏剑,极其欣赏,当即命“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赋诗一首赞美。

    红妆拥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风。

    螺旋锘锷波起脊,白蛟双挟三蛟龙。

    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

    赵佶的长子宋钦宗得了一把西夏剑,更是爱不释手,上朝都佩戴着。

    便是宋朝“秘不示人”的神臂弩都有来自西夏的说法,不过宋朝和西夏交战,只有西夏晋王察哥“国家用铁鹞子以驰骋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险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铁骑难施,若遇神臂弓步奚自溃”的记载。

    若是神臂弩是西夏发明的,那西夏自然不会不用,也就不会有步跋子碰到神臂弩就溃散的事情了。

    即使神臂弩原型是出自西夏,宋朝也必然进行了重大的改良,让威力更加强大,才能用来对付西夏。

    除去兵器精良,西夏的毡毯在各国也是抢手货,其中白骆驼毛做的白毡子,《马可波罗游记》中都以“世界最良之毡”记载。

    西夏虽然靠掳掠的汉人工匠,发展起了陶瓷,但是西夏的陶瓷显然不如中原的精美,只能做一些实用器。西夏还是需要用牲畜换一些宋朝的精美瓷器以供贵族之用了。不过陶瓷也帮了西夏大忙,中原有铁蒺藜来迟滞敌军行动,西夏虽然可以冶金,但是西夏的铁矿还是不如中原多,他们的铁要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打造兵器、农具。有了陶瓷之后,西夏便制出了瓷蒺藜。拳头大小,表面全部呈钉状。战马一旦踩中,必然是人仰马翻。

    传说成吉思汗便是攻打西夏时,战马踩了瓷蒺藜,猝不及防,被摔下马,受伤病逝。这对马背上长大的成吉思汗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临终便让子孙灭绝西夏王族、西夏文化,以雪耻。

    没手艺汉人被捉去则做“撞令郎”,也就是西夏大军的先锋,其实就是让这些汉人奴隶做炮灰。

    宋军骑兵较少,步兵则以弓弩见长。两军对阵,宋军常以密集的箭雨大量杀伤西夏兵,后来西夏人就让“撞令郎”先冲,打乱宋军阵势后,西夏兵马再去厮杀。

    身体瘦弱不能上战场的,则被西夏人捉到西夏腹地耕种。

    但是前些日子,太子亲征的消息传开后,逃难的百姓明显少了很多。

    留下的百姓也多了一丝轻松,太子连辽国皇帝都打败了,西夏皇帝又算得什么,说不定太子这次能活捉西夏皇帝呢。到时就让西夏皇帝做奴隶,给汉人牧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