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国崛起 (第2/3页)
综述诸国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军事体制等等国家富强之基础制度,于是,洋务派应运而生,却止于甲午。
申报再次卖的脱销了,出乎主编们预料的,这次购买报纸的主力军,竟然是那些金发碧眼的洋鬼子,许多渴望报纸而不得见的,却只能满大街的追逐着报童的脚步,看看哪个旮旯里还有一份没卖出去的。
一版再版,申报的印刷作坊里已经超负荷运行,就连刷墨的墨手都使出了吃奶的劲,这一天的申报上下,是开心的!卖的越多,他们赚的钱就越多!毕竟,付出和收获,在正常的时候,是成正比的。
之所以选中申报,沈恪自然是对魔都的几家报纸进行过拣选,就如他会把马关条约寄给晚报,而不给申报,则就是因为这种报纸各自之间的特点。
“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申报自从创刊那天起,八个版面当中可以被当做新闻的,往往只有一篇!而另外的版面,不是转载港报的内容,就是对广告和约稿的发布,大多数都为古籍当中的通俗小说,博物志等,只能当做文人的清谈材料,而无法做到雅俗共赏。
由以上可见,《申报》开宗明义,以一般百姓为读者对象,使得一些普通的清朝人开始知道读报,也使得一大批人从懂得读报的第一天起,就是《申报》的读者。
综合了以上几点,沈恪最终把白话版的大国崛起,以一天一篇的速度,交给了申报来刊行天下。接下来,申报以前所未有的销售量,发布刊登了《小国大业》、《走向现代》、《工业先声》、《激情岁月》、《帝国春秋》、《寻道图强》、《明治维新》,直至最后一篇《大道行思》刊登当天,申报的印刷馆门口两侧,已经布满了口音各异的举子。
随着一声轻响,报馆的后门被人从里面打开,只是开门之人从未想到,外边竟然站着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连忙啪的一声关上了门。
“开门,开门,我们是来买报纸的!再不开门,我们就要砸了!!”
仿佛默契般,举子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