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有人哭 (第2/3页)
到了吴淞办完了交接,这才是感到天都塌了下来似的。
众所周知。大清的军队经过两百多年的腐朽,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如同八旗子弟入关时,明朝末年时期的军队一般,将领们吃空饷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由于这个时期的军队是国家按照人头发放工资,所以地方官员有外快可捞(耗羡:征粮征税的浮收部分),可是领兵打仗的人却没有地皮可刮,自己想要创收,就只能是在手下的士兵身上打主意。第一种主意就是克扣军饷,该给十成的,有良心的会给个七八成。可在这个时代的风气熏陶下,给个五六成就已经算是有良心了!
可这种手段并不是很保险,克扣厉害了,手底下的兵可不是没有武器的庄稼老百姓,弄不好到了战场上,给你出工不出力来个卷堂大散,甚至是直接倒戈相向,到了这时,倒霉的还是领兵的将领!
所以,军将们想发财。最适当的办法就是吃空饷!如同绿营一般都要有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空额,可在有些胆大包天的将领手下,空额的数量甚至达到了二分之一,即便是如此。这剩下的二分之一也大多都是老暮之辈,如甲午战前的步兵营来说,每个营头的编制是五百人,可实际上也就有个三百四五十个,可即便是这么个数字,还有绝大多数的营头做不到。
而作为满清朝廷自然也知道这个潜规则。可是唯一能拿出应对的办法,还是明末时期就已经玩烂了的——派员下来点校,按照花名册来点名!只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点校大员就如那下来查案的钦差一般,多半是把这个差事当成捞钱的机会,有求就有需,所以将领们只要打点到位,该塞的塞足了,再雇点当地的百姓套上军服应付一番,大家你好我也好的哈哈一笑,风清云散!
可是这到手的自强军,却没有一个空额!全军官兵总人数2860名,那是一个都不多一个都不少,就只是这点的话,王玉东也没太大的意见,没有空额,咱们可以搞点空额出来嘛!只是当他熟悉了这支军队的构成后,正是耗子见了猫——彻底麻爪!
作为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