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茉山和茉莉黑卖人参 (第2/3页)
再说在广州念书不知要多少钱呢,你这么小能寄读吗,你小叔叔已经帮爸爸带着你大哥茉莉强呢,他在黄泥县,也比不上广州市。等你读了小学,读初中后再说吧,看你的人参能卖多少钱,要是很多钱的话,爸爸打听一下,看可以买房子吗。”茉山的头脑可是很灵活的,他知道人参是很值钱的,茉莉黑的人参特别好,是千年人参成精的样儿,都像娃娃呀,广州这边有很多有钱的人,改革开放了,许多思想创新的企业家、生意人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力强,说不定人参能卖个好价钱,有了钱,买房也是可行的,可以想象的。
在人潮中,父女俩各怀梦想,两双相似的、大大的眼睛描绘着心中的美景。时间静静地流淌,路边栽种的高高的椰子树随风摇动,阳光如水,轻柔地洒在树叶上,折射出炫目的光晕。日子,就如这光晕轮换。
茉山抱着女儿走累了,就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一个晚上3元钱,很贵的。茉山心疼地看了下口袋里的钱,他总共带了20元,车费花了2元,吃饭花了1元,还剩14元,得赶紧找店卖药,带茉莉黑回家。
茉山带着茉莉黑第二天继续找药店,他这次找店前向招待所服务员打听了下,哪里有比较好的药店,招待所的服务员小芳是位20岁上下的姑娘,圆脸,细长眼,弯弯的眉毛,这姑娘笑起来有两个酒窝,说不出的可爱。小芳指点茉山,从招待所往东走两里路,再往北走三里路左右,有家药店叫三康屋,是一个港商开的,里面的药价位比较贵,不知收不收药,要到那里去问才知道。离三元屋药店五百米处,是一家叫德纱堂的药店,是一位广州很有名的老中医德纱开的,老人70岁了,叫王德纱还是李德纱来着,反正大家都叫老中医德老。德纱堂很大,比三康屋大,药的品种也多些,三康屋卖的主要是西药,德纱堂卖的是中药。
茉山谢过了小芳的指点,他多了个心眼,没说自己要去卖人参,而是说自己女儿从小体质差,想去药店找找有没有大补的药。小芳很乐于助人的,马上就推荐了两家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