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山海关的决定 (第2/3页)
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当时的后金八旗兵实在是太过于自大,偷偷溜出城的吴三桂提刀上马,亲自居中,左右各置家将一人,其余十八骑分作两翼,勇敢地冲入包围圈。八旗军队在突然之间见到二十余骑明军冲来,一时束手无策。吴三桂拈弓一箭,射中一八旗军队的将领,那位将官立即从马上跌落下来!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心里面想,我要把他的首级割下来立功!于是从马上弯下腰去,不料那个将官忽然跳起,用短刀一下子就刺中了吴三桂的鼻梁!此时的吴三桂,哪里顾得上面部的鲜血呀,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将那个将官的首级砍了下来!接着,他与父亲吴襄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迅速率众突围!
也正是这件事,让吴三桂之名彻底响彻天下,而后,崇祯皇帝也因为吴三桂的勇武,从而多加器重,短短时间里面,一升再升,从一届武举人,直接到了正五品的游击将军,可见,吴三桂在当时的出类拔萃。
而后,在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等明朝大将或死或降之后,勇武的吴三桂就成了明军中的顶梁柱了,崇祯皇帝甚至在李自成的大顺军东征之时,企图将吴三桂调回来守护北京城,由此可见,当时吴三桂在大明将领中的地位,只是,此事被吴镶用各种借口给推辞了,如果当时崇祯皇帝真的将吴三桂给调回来的话,历史会怎么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听到吴三桂的话,那些原本想要开口争辩的将领们,也不再说话了,可是,虽然他们心中知道这些,心中却也无法释怀。
看到众人的神情,吴三桂心中也知道他们在想写什么,顿时,接着说道“我知道,大家心中都不愿意,可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刚才那些我们都可以不说的话,那么还有一条,就不得不说了,你们可不要忘了,我们这支大军,之所以驻扎在这里的原因,现在中原之地,战乱不断,关外的满清鞑子可是已经抹兵立马做好了入关的准备。
对于满清鞑子的战斗力,别人不知道,我们可是心知肚明的,我们关宁铁骑在中原之地也算是战力强大了,可面对满清鞑子的八旗军,却也仅仅只能够依靠城墙被动防御,如果真的因为我们一时的冲动,而让满清鞑子入关的话,那么对我华夏百姓会造成什么样的祸害,你们能够想到吗,如果一时不慎,在重演了蒙古人的事情,那么我们汉人再一次亡国灭种的日子就不远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同意众位的意见,领兵南下,跟李贼决一死战,报效陛下的原因,因为如果我们真的跟李贼打起来的话,真正得到好处的只能是关外的满清鞑子,所以,为了华夏百姓,我们也只能归顺李贼,至于陛下之事,只能等待来日再说了。”
听完吴三桂的话,无论众将领心中有何想法,可却再也无人进行反对,在面对民族跟私人的恩怨上,这些人还是能够分清楚的。
就在山海关里面,众多将领做好最后的决定之后,北京城,金銮殿上面,李自成却还在思考中。
想到眼前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