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小试牛刀” (第2/3页)
两派,一脉坚持认为丹道已经是独立于现状修真时代的治人救世的大道,另外一派则认为,传统医术结合丹道会更好的为病人治疗!
明显这三位长老还是秉着救人那一脉!
李一鸣获胜,周老,赵家父子,都走到台前,为其祝贺。
周老:“好徒儿,不错,为师都不知道你在医术方面有这个造诣,真是个博学多才啊!”
“先生见笑了,不巧弟子原来住在十万大山里,山里的医疗条件差,我也是学一些防身而已,至于后来研究医术,倒是有点误打误撞!”李一鸣解释道。
赵德柱此时大声道:“许广之,孙得志,你们这两个小人,还不过来给我兄弟磕头道歉,还在等什么?”
本来想偷溜的许广之,被这一嗓子只好停下了脚步,因为本来没人注意他,现在都看着他,他也抹不开面子开溜了。
孙得志像个蔫了的茄子,还有许广之像个丧家之犬一般,慢悠悠地走到李一鸣面前:“是我俩小看了传统医术,今在此赔礼道歉,不该看低了李公子!”
赵德柱本来还想让其跪地道歉,李一鸣拉住了他:“大兄,冤家宜解不宜结!算啦!”
这样赵德柱才放过与他!然后突然想起了珍品阁那边,简单与李一鸣道别,过去收钱了!
就这样,孙得志和许广之筹谋已久的闹剧,就这样惨淡收场,那就话怎么说来着“整日打雁,奈何被雁啄了眼!”恶人自有恶人磨,也是幸好李一鸣进入了儒道,修身养性,换做他人,这二人就不知怎么收场了!
李一鸣陪着周老,回到了周老的家中。
这还是李一鸣第一次来周老家中,周老家是一间简单但又精致的小院,一洼池塘,三两石凳,一棵柳树,一座房屋!
甚是清新怡人。
“先生住处挺不一样的,走进您的小院,让我感觉到喧闹的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跟你整天住的赵府豪宅当然没法比,但我素来喜欢安静,就在这城中找了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用来歇息!”
“千古文章芳流传,荣华富贵皆浮云,先生我受教了!”
“一鸣啊,还有一年多时间,我想把你换一个地方学习,终日只跟我一个老师学习,感觉你收益终有限,只有跟不同的儒家大师学习,你的学识眼界,才会得到开阔!”
“那不知老师想把安排去哪个地方?”
“西部泸州主城《长安城》!那里虽是新建皇朝,但既已成皇朝,就会成立国子监!就是杨志刚那个地方!每个皇朝的《国子监》是专门培养儒道新人的地方,里面有来自四大州的大儒在此开课教书,且有许多与你同龄之人在此学习,亦会有许多参加科考的学子在此学习!你可愿去?”
“弟子虽然一心想做文章,但自从遇见二皇子与杨志刚后,我便发现,一心只念圣贤书,是不能改变这世间这规则的,规则是掌握在皇权,强者的手里,看似这繁华的华夏土地上,其实已暗流涌动,四面八方的势力正因利益而你尔我诈!龙争虎斗!”
“那你想去哪里?”周老疑惑地问。
“先生,读书是为了明理,但这华夏大地上哪里会有讲理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文试我也要考,武试我也要考!既然规则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我现在决定努力成为那少数人!”
李一鸣的这一番话彻底震惊到了周老,之前李一鸣展现出的只是他的文学天赋,医术天赋,现在的李一鸣展现出来的,是他要变强,且是野心勃勃的那种!这样的人成功则是英雄,不成功就是一代枭雄啊!
看到周老迟迟不说话,李一鸣赶紧解释道:“先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弟子当初选择止戈一脉,就早已表明心意,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跟你讲道理你不听,那我就打到你听为止!止戈止戈,不战怎么止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