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周老的期盼!” (第3/3页)
生研究学问,书写文章,编辑铸书,教书育人!更是做到了“有教无类”。奈何没有踏入止戈一脉,否则,当孔圣人拥有悠长的寿命时,也应该能成就文曲降世的佳话!”
经过周翰林耐心的讲解儒家中的种种,李一鸣更是坚定了走入儒家一脉的决心,先生李志也说过,人族之强大不是实力之崛起,是拥有无数圣贤,为人族文化,文明,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一鸣也是想通过学习儒家一道,等自己足够强大时,重新开创属于战神一族的文明,和底蕴!
一个家族的传承,并不在于功法的高低,而在于属于家族的底蕴,底蕴就包含了实力,和文化的传承,一个有思想,有凝聚力的家族,方能传承悠久,生生不息。
就比如神族,神族当年在上古时期,战力碾压三族,最后还不是人族笑到了最后?而“轩辕皇朝”,传承万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轩辕皇朝的后人一直在守护着先辈打下的江山,并没有败落,反而成为华夏大地的顶尖皇朝,政治中心,由此可见,李一鸣要走路还很长!
李一鸣该问的也问的差不多了,诚心的倒满一杯茶水,双膝跪地,双手奉上,这就是李一鸣出山以来拜的第一位老师,茶就是一杯带着赤子之心的“拜师茶”!
周翰林接过“拜师茶”,一饮而尽:“今日,我代表儒道止戈一脉,收你入我儒道门下,望你之后学有所成,心怀天下,教化世人,愿你谱写惊世之文章,立志诛尽天下之妖魔!”
“感谢先生对我的知遇之恩,学生定当潜心研究学问,谦虚学习圣贤先辈之品德!”
“如此甚好,今日我为你带来《四书》《五经》以及一些我成就翰林封号的文章,你且阅读一遍,切记,他人之文章,乃他人之文采,你莫东施效颦,学习先贤之文章,乃是见证先贤之伟大,鉴赏他人之文章,品的是他人之阅历!书写自己之文章,方是谱写人生之五味!”
周翰林的一番话,是在提醒李一鸣,别人的文章再怎么华丽,文采飞扬,都是别人的见解,别人的人生阅历,莫要模仿,莫要剽窃,只有写出自己的文章,自己的观点,才是儒道之信仰,儒道之精神!
李一鸣深知周翰林这是给自己提前打预防针,模仿别人,剽窃别人的作品,在于儒家,是最无耻,最下作的手段,这是周翰林给自己的警示!
“先生请放心,我宁可写不出惊艳世人之篇章,绝不会照龙画虎,模仿前人,剽窃他人文章,只会学其形,断不能写其意,这等愚蠢下作之事,只会有辱斯文,身为读书人,我断不会走这一步,让自己蒙羞,让先生蒙羞!”
“好!好!好!老夫没有看错你,儒道之人可以中庸,但不能没有傲骨,一身傲气就是我们书写文章的底气!我还有一些兵书要交于赵德柱那混小子,你且好好阅读新的《四书》《五经》,待你五日后比试完毕,我再考你的功课!”
“恭送先生!”李一鸣起身弯腰,行了一个学生礼!
老翰林拿出戒尺,哼着小调,准备去找赵德柱练一下许久没有见过血的戒尺......
李一鸣看着周翰林手里的戒尺,心里暗自道:“大兄,希望你能完成先生的功课,否则,这戒尺打在你的屁股上,你三天都未必能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