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东北菜4 (第2/3页)
加葱、姜、蒜、花椒、大料等香料。②此味型的甜味一般说来是纯甜味,因而不加酸、辣、鲜、苦等味的调料,咸味的调料一般也不加。
香辣味
(1)特点:咸辣甜酸、香气浓郁、味美可口。
(2)调味品及其作用:各种调味品,如辣椒、白糖、醋、精盐、味精、酱油、胡椒粉、料酒、香油、葱、姜、蒜、香菜。
各种调味品的作用是精盐定咸味;酱油主调色兼辅助精盐调咸味;辣椒主调辣味,还有使菜肴色泽红润的作用;胡椒粉和辣椒一起调辣味,同时还有提鲜,除异味的功能;糖、醋调甜酸味;味精辅佐鲜味;香油、香菜主调香味,香菜还有调色的作用;其他调味品有去异味、增香味的作用。
(3)适用范围:此味型适于用熘的方法烹制鱼、肉类菜肴,四季皆宜。此味型制成的菜肴佐酒下饭均可,很受东北人民的欢迎。
(4)代表菜:香辣肉丝、香辣鸡丝。
(5)调制方法:咸鲜味要足,满足口味需要,在咸鲜味的基础上,调辣味和甜酸味。辣味不可燥。甜酸味也不要过浓,以入口能感觉即可。香油的量要放得适当,过多会压抑原料的本味和其他调料调出的香味。只要能起到增香的目的就可以了。
在菜肴的烹制中,一般是先把葱、姜、蒜、辣椒煸炒后,再在加热中放入其他调料,也可以把其他调料和鲜汤、淀粉一起兑成汁水,再一齐投入勺内和主料一起加热拌匀即可。
(6)注意事项:①此味型以香、辣味为主味、甜酸味次之。因此。甜酸味不能压香辣味。②酱油不宜多放。此味型所佐菜肴颜色突出红润,是酱油的酱色和辣葱中胡萝卜素溶于油中的红色共同组成。酱油多则发暗。
酸辣味
(1)特点:酸辣宜人,咸鲜适中,清爽开胃。
(2)调味品及其作用:各种调味品,如精盐、味精、胡椒粉、醋、花椒水、酱油、料酒、姜、葱、蒜、香油、香菜末(或段)。
各种调味品的主要作用是:精盐、味精主调咸鲜味;醋、胡椒粉调酸辣味,同时胡椒粉还有提鲜的功效;酱油调色并兼辅佐精盐调咸味;其他调料起增香、提鲜、除异味的作用。
(3)适用范围:从原料上看,此味型适用于肉、鱼、豆制品、鸡血等;从烹调方法上看,适于氽、蒸、熘炒等;此味型四季皆宜,尤以夏秋季为佳。
(4)代表菜:酸辣汤、酸辣肘子、酸辣兔肉、胡辣鱼丝、酸辣酥肉等。
(5)调制方法:此味型咸鲜味要够口,由于酸性环境下,味精的鲜度减弱,所以味精的投放量可略多些,这样才能使味道不淡薄,当然也不宜过多,否则,对酸味有压抑作用。在咸鲜味的基础上重用醋、胡椒粉,调出酸辣味,醋的用量以入口酸度适中,胡椒粉的用量以入口就可有其特有的清香辣味为宜。酱油要满足色泽需要,白色菜可不放。香油的量不可过多,过多时对胡椒粉的味有压抑作用。
在菜肴烹制中,多是先在炒勺内放猪油烧热,用葱、姜、蒜炝锅,然后添场,加入主辅料加热,接着用精盐、味精、料酒、花椒水等调出咸鲜口味,再放醋(有的菜醋要先放)、胡椒粉等调酸辣味,味正后,淋少许香油,并撤上香菜即可出勺成菜。
(6)注意事项:①此味型咸鲜、酸辣并重,咸鲜味不足则滋味淡薄,无酸辣味则风味消失。②此味型所佐菜肴大多汤汁较多,所以胡椒粉不可用辣椒来代替。两者的辣味给人的味觉不一样,用辣椒调辣味,喝汤时,易使人有呛嗓子的感觉。
孜然味
(1)特点:咸辣可口,孜然味浓、香气浓郁。
(2)调味品及其作用:主要调味品,如孜然、辣椒面、精盐、味精、料酒。
各种调味品的主要作用是:精盐和味精主调咸鲜味,辣椒面定辣味,孜然调香味,料酒去异增香。此味型孜然使菜肴具有浓烈的孜然香味,此味型的来源和烤羊肉串的普及有关。
(3)适用范围:此味型适用于猪、牛、羊、兔肉、鸡心、鸽子、鹌鹑等原料,适用于炸、炒、烤等烹调方法。此味型制成的菜肴佐酒最宜。
(4)代表菜:烤羊肉串、孜然鸡心、孜然羊肉。
(5)调制方法:咸鲜味要满足口味需要,在咸鲜味的基础上,调辣味和孜然味。
在烤制的菜肴中,往往是在烤制中投放(撒)各种调料。而炸制的菜肴,则在炸制前先用精盐、味精、料酒等腌制,再穿成串,撒上孜然和辣椒面炸制。炒制时往往先把原料煸或炸一下,再放底油,把孜然炒一下,放入主料,加上其他调料,翻炒均匀即可。
(6)注意事项:
①此味型咸鲜味不可淡薄,要突出辣味孜然香味。
②辣味要根据辣椒面的辣度投放,辣椒面不宜过粗,过粗则不易粘附于原料上。
所有的东西放入小盆,加入2,3瓣拍碎的蒜(最好剁蓉),香醋,盐,香油。喜欢辣味可以加入辣椒酱或泡山椒,或是把干辣椒过油浇上。
4、还可以加入熟瘦。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有着南北方的说法,虽然都是同一个国家,但是南方和北方的生活方式差别太大了,首先表现在的就是饮食上。南方饮食和北方饮食差距很大,不管是饭店里的大菜,还是在街边的小吃,都能够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中国菜博大精深。光是一个省的小吃可以长期品尝,更不用说全国了。此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吃中国菜。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被中国菜的美味所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