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七章 贤师大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七章 贤师大限 (第2/3页)

多了。如若他们在天有灵,大概也不会死不瞑目了吧。

    潼关没丢,名声没堕。

    第二日,严阵以待的潼关派出十余骑直奔汉军阵中,以使节身份索要华氏父子尸首,同时派人在城下打扫战场,把阵亡将士的尸首收回关内,择选地方统一焚烧。

    其实裴绾是个内政型人才,并不适合统帅军队,他的军事才能称不上突出,也仅仅不过是中规中矩,就连这守关也是一样,这与华雄任守将时的风格截然不同,跟随兵马同至的,还有数以千斤计的火油、强弩、床弩。

    这可都是正经八百的死守利器!

    裴绾为潼关打定了主意,他执掌了关防便要死守不出,有这一座雄关天险在手,只要他不冲动,四万兵马在这边驻守着,就是来上十万人也白搭,他能凭借三辅的粮物产出拖死任何敌人!

    姓裴的虽然年轻,可他在三辅主政一方,尽管官职仅仅是个左冯翎,但有着凉王小舅子这层身份,三辅着一亩三分地凡是遇到什么大事,三个太守一碰面多数时候由着他一言而决!更别说,他有多少陇都书院的同舍生任职各地,遇上问题快马加鞭两日不到就出结果。

    论及三辅的物力,天底下就算是河南尹也别想争出高下来!

    或许对于军事,他不没有那么得心应手,可死守总是会的。至于号令协调,凉州书院每年向军中输送那么多英才可不是让他干吃饭的。

    本来裴绾是想在他援军一到,他接手防务,让华雄与华野父子伺机而动,挑一个夜黑风高的时辰率军出关,或是由三辅渡口经由洛水绕到敌军后方突袭,凭这对猛将父子定然能闯出不俗的战绩,他只需要保住潼关不失就是大功一件,待到天下尘埃落定,料不及也能赚个州牧加乡侯的身份。

    现在就不同了,外无战将援手立功,单凭他驻守潼关,只怕弄不到那么多的功勋。

    不过殷鉴不远,兄长贪功启徐州战端的死就在前面,他又怎能让自己犯下同样的错误,只要能保下潼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是丢了潼关……嘿嘿,莫说功劳,到时候只怕连罪责都有不少!

    汉军那边的将领倒也还算仗义,给华氏父子带着棺材送了回来,并言明汉军与叛军并非一伙,希望凉王不要误会,另附上丞相曹操的亲笔书信欲传至凉王。

    裴绾自是全部应允,接着便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停战,不过双方兵马都是严阵以待的。

    裴绾怕汉军再来一次突然袭击,汉军怕凉国翻脸不认人。

    说白了,这个时候凉国死了守关大将,朝廷也丢了万余尸首,谁心里都不舒服。

    很明显洛阳那位曹丞相也是下了苦功夫的,不过一昼一夜的时间,还不知道探马哨骑要在潼关到洛阳这段路上跑的多快曾能一个来回将攻关失败的消息传回去,又带着安抚马越的亲笔书信跑回来。

    这种时候,谁不紧张那是狗屁!

    无论如何,裴绾在三日之内便完成了对阵亡将士尸首的焚烧,只不过无法赶制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