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 大手笔的意图(求订阅) (第2/3页)
,二是主旋律电影和小众艺术电影缺乏商业票房保证,影院为了盈利,自然会优先安排大片上映。
而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分别对应来看,那就是继续新建影院,增加银幕以及像欧美那样,设立专门的艺术影院,专门放映艺术电影,前者很好办,只需要时间等,通过近几年的影院建设来看,再过3-5年,国内的影院数目相比现在将大幅增加,后者则需要政府政策指引以及对观众的观影引导。”
林雨泉点点头,郑洞天这两点都说到点子上了,不过只靠这样是不够的,关键是导演观念的转变,不能一味的追求艺术,也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在有艺术、有思想深度的同时,也具备起码的商业因素,为什么美国的文艺电影。许多都能获得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票房,正是因为如此。
否则文艺电影将得不到持续发展,看不到利益的影片。投资人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投资的。如此一来,文艺电影势必跌入死胡同,只能靠政府政策扶持,并且永远只能拍小成本文艺片。
而且在林雨泉看来,能得奖但不能被大众看到的电影也是没意义的,就像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尽管得到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但这样的影片。反正他是不会投资,得奖给国人增添了荣誉又如何,大众都不能看到,除了作为一时谈资外。在人们心中没有任何影响。
在众人针对郑洞天的看法讨论补充后,何平的目光又瞄向香港、台湾导演的带头人,香港电影导演协会会长陈嘉上、台湾电影导演协会会长侯孝贤。
“其实说到形势严峻,如今我们香港的电影环境才真的是危险至极呢!电影产量急剧减少、票房占有率持续下跌,好的电影少之又少,《父子》、《宝贝计划》、《放逐》、《伤城》、《我要成名》,叫得出名字的电影聊聊无几,不过这不能说是我们香港导演实力不行,主要是香港影市不太好。投资人投资极为谨慎,每年大投资的电影实在太少,这方面没法和内地比。
但通过合拍片来看。《宝贝计划》、《墨攻》等片都取得了极为优秀的票房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增加两岸三地的交流,香港的商业导演很多,需要的只是合作拍片的机会。”陈嘉上如是说道。
侯孝贤则道:“我们台湾虽然以艺术电影为主,但商业电影导演还是有的。其实我们许多年轻的导演都想慢慢尝试着和内地合拍,延平他之前拍的《恋**大赢家》、《一石二鸟》就很不错。我们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而且我们台湾实际上有不少好演员的,但内地导演和香港导演以往都很少考虑,也希望大家能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林雨泉点头,陈嘉上的话的确一击命中内地的死**,内地出色的商业导演实在太少了,数来数去,也就他、宁皓、冯晓刚、张艺某寥寥几人,相对年产量324部的数字,实在微不足道。
在这方面,香港导演能力确实出色,他的《画壁》不就是找的陈嘉上吗?对曙光电影公司来说,如今缺的就是电影作品,本来就有想法引入香港的导演和优秀的编剧。
至于三地合拍和多用台湾演员,林雨泉却不置可否,他更喜欢掌握全局,合拍难免受到掣肘,而台湾的演员,在他看来其实没几个演技优秀的,更不用说票房号召力了,相比之下,他自然更倾向用内地演员,或者是香港的那几位巨星,普通的香港演员也没必要。
讨论继续进行,一直到11点半,上午的研讨会终于进入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嘿,雨泉,你准备赞助多少?”徐婧蕾好奇的问道。
“你猜?”林雨泉目中流露笑意。
“我怎么猜得到,不过看你的样子,我猜你赞助的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徐婧蕾笑着眨了眨眼睛。
女人的直觉还真是厉害啊!林雨泉轻笑道:“喔,是吗?”
“神秘兮兮的样子,这有什么可隐瞒的,你现在不告诉我,等会我还不是能知道。”徐婧蕾撇撇嘴。
“没错,所以学姐你还是一会再知道吧!”林雨泉无比灿烂的一笑,让徐婧蕾恨的牙痒痒。
宁皓没插嘴。只是静静听着,他对这种事向来没什么兴趣。
“好了,接下来便是各位老总显身手的时候了,赞助多少不是问题,主要是心意,我们都知道你们不是吝啬的人,千万别太多。”何平笑呵呵的说道。
这哪里是怕别人多赞助啊,分明是以大义压人,让那些老总没法拉下面子赞助的很少。
顿时现场不少导演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