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文盲之中有文豪 (第2/3页)
行。”
方仲永的浅薄底蕴瞬间就暴露了:“北辽也有文华殿吗?北辽人也读书吗?”
甄铖大袖一挥:“竖子无礼!我大辽地大物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饱学之士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岂是你这等只知道哓哓置辩的南蛮小儿所知的!”
“谁南蛮?你才是南蛮,呃不,北蛮,你全家都是北蛮!”论打嘴仗,方仲永又怕过谁。
不过三两个回合,甄铖就败下阵来:“果然是黄口小儿,语中尽皆粗俗之语。似你这般粗俗之人,居然也能连中六元,夺得魁首,实在是南蛮无人了!可叹啊!可笑老夫还以为你是什么惊才绝艳的人物,特意来看看。真是见面不如闻名,不如不见!”
再次一挥衣袖,准备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离去。方仲永却不愿意就这么白白地被人数落了一通。
你这是什么意思?以为我的文才不行?多了不敢说,把刚出世的苏轼的诗词抄出来,保准让你自卑地怀疑人生!
方仲永眉毛一挑:“比一下?”
“比一下!”甄铖老当益壮,也不惧怕那青壮小伙。
这又不是比拳脚,看谁的体力好!
这是文化人的比拼,拼的是底蕴,拼的是素质。如果能在文学上打掉号称“天才”的方仲永,再讨论增加岁币的事儿,也能显得底气更足了不是?
甄铖抚须傲然道:“老夫久在帝王身侧,有旧作《颂君诗》两首,且让你开开眼界。其一曰,草青春雪心怒放,菊黄秋雨洗情肠。御麟随喧即四楼,褒妃一笑耍千侯。
其二曰,情风吻柳香发飘,粉莺魂系绿镜貂。西施贵妃佳人秀,逢君玉面惭愧羞。
此诗盛赞我大辽美人之多,帝王荣威之盛。像你等这般地狭民寡之国长大的,只怕是没有机会见那盛大的景象了!”
“确实没见过,没见过你这么蠢的人。就你在诗里暗讽萧皇后为褒姒,辽主怎么就没有宰了你呢?
要说颂君诗,你听听这一首:翠钿帖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近龙衣。尽显我大宋富丽堂皇气派,比你那文笔不通,弄不好还有杀身之祸的歪诗强吧!”
甄铖的老脸一红,耍起了无赖:“老夫知道你的本事!一曲《青玉案》名噪海内,是以才出言试探而已。如今一看,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但旧作如何能显出真本事,你可敢由老夫指物,即兴赋诗一首?”
“有何不敢?”
甄铖也重视起来了:“听闻方大人前番与西夏大战,阵斩十万。西夏人每每提起,对大人是恨之入骨。敢问寺卿大人,对辽、宋、夏三国局势如何看待?是否要乘胜追击,一举平定西夏,然后再剑指我大辽?”
方仲永哈哈大笑:“西夏人再恨我,关我屁事?他们能咬掉我一根毛吗?我当的是大宋的官,领的是宋皇的俸禄。敌国的人要是都喜欢我了,只怕才是有问题吧!至于三国的局势,自由我皇安排,在下不敢置喙。若是依我之见,呃,我曾听一位伟人说过一首词,正好可以送给使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