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谈钱伤感情的朋友 (第2/3页)
厚倒是干脆,人没来,让人捎来了三百贯的交子,顾及方仲永的脸面也不说是借的,只说是“入家具店的股”。
方仲永也不推辞,直接与曾晔议定股份配比。曾晔提供人工、木材,占三成;晏居厚这个地主老财提供店铺、伙计,占四成;方仲永占些便宜,提供款式设计,占两成。还剩一成,由晏居厚操作,作公关之用。
一番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运作之后,家具店就开业了。但方仲永也没了开冰饮店的兴奋劲。当一帮子人,只有你自己把这生意当作挣钱的门路,别人都只是玩耍的性质的时候,你怎么可能兴奋得起来?
唉,真有点怀念后世那些锱铢必较、唯利是图的“朋友”了。那时,他们的口头禅是“别谈感情,多伤钱啊”。现在,这一帮子蠢货,竟然连个契约都不签,就那么傻愣愣地直接掏钱了。
如果方仲永愿意,可以把他们骗得倾家荡产,可是,方仲永愿意吗?
在方仲永打算继续好好地经营与朋友关系的时候,在遥远的西夏和吐蕃,李元昊与唃厮啰这一对“老朋友”却恨不得对方去死。
李元昊者,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五月初五日,出生于灵州(今宁夏灵武)一个党项贵族之家。 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继迁在同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定难军留后。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李德明“僭帝制”,追谥其父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孝至道广德光孝皇帝”,“庙号武宗”。彼时赵宋无力攻伐,仅“表示严重关切和提出严正抗议”。
李元昊窥破了赵宋掩藏在太平盛世之下的虚弱,在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李德明死后,元昊继位, 积极准备建国称帝。
尽管李元昊没有上过一天的正治课,也绝不会知道意识形态、和平演变为何物,但不妨碍他在文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废除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改宋建元明道为“显道”,以避父讳。
改元显道的这年三月,李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处死。一时党项部民争相秃发。
在服饰上,李元昊“衣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官员则按等级职别规定服饰。庶民百姓,只准穿青绿色的衣服,以别贵贱。其次,在他继位之后即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他在戎马倥偬中,还亲自筹划和主持创制文字的工作,命大臣野利仁荣等整理演绎,编纂成十二卷。李元昊下令尊为“国字”颁行,凡纪事尽用蕃书。又设立“蕃字院”,以传授学习,推广使用。在对辽、宋朝往来的文书中,都使用两种文字书写。
此外,李元昊对党项族原来的礼乐制度深受唐、宋的影响的现象,很是不以为然。他对大臣野利仁荣说:“王者制礼作乐,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若唐宋之缛节繁音,吾无取焉。”他锐意改革,提倡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讲求实效的精神来指导礼乐改革,在“吉凶、嘉宾、宗祀、燕享”诸场合中,“裁礼之九拜为三拜,革乐之五音为一音”。简化了礼乐制度,下令照此遵行,有不遵守者,格杀勿论。
李元昊还在建国称帝之前,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政权机构的建置,基本上是仿照中原的制度。李元昊显道二年(1033年)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