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百五十七章张家口战役(一) (第1/3页)
在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以绝对劣势兵力,采用围魏救赵战术,击败占绝对优势华北野战军,重创华北野战军,在战略上形成主动,与占领承德的国军,从东西两线形成对张家口夹击之势,张家口形势严重。
张家口是中共方面所夺取的唯一省会城市,称为第二红都,是当时晋察冀军区首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华北、东北、察绥战略要冲,是联系以上三地咽喉之地,为平绥铁路枢纽,北通外蒙库伦,西北通苏联乌里雅苏台,东北通热河,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陕甘宁边区干部去东北,和苏联方面保持铁路交通,获得外援,张家口也是唯一必经之道。因此是国共两党必争之地,国军方面在集宁会战结束后,即开始准备进攻张家口。
中共方面对张家口战守,却有不同意见,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在集宁会战失败后,因兵力受到很大损伤,且处于被东西两线夹击的不利态势,已无心坚守张家口.
抗战结束后,晋察冀总兵力为32万人,但大同集宁会战失败,大同集宁损失部分人员后,仍应有20万人左右,对国军十二战区2万多人小部队,及十一战区5万人的兵力,两者相加,不过7万多进攻兵力,仍占有绝对优势。竟然不战就要跑,理所当然引起军委不满。由于军委表了态,聂等人只好全力准备迎战,在进攻重点的判断上,华北野战军认为,傅的实力小,且在集宁会战中损失不小,因此国军进攻重点一定在东线,因此在内心深处,仍有看不起傅军的轻敌观念。
他们估计西线只是辅助进攻方向,并在时间和方向上都作了错误的判断。时间上,认为只有在东线国军,占领怀来后,傅军才可能出动;方向上认为,上次傅军是沿铁路线出动,这次也一定走铁路,并且这条路线,与东线国军可在最短距离内在柴沟堡会师,不可能舍近求远,走山路,因此深信不疑。
根据这个判断,即东线国军是主要进攻方向,进攻线路沿东线平绥铁路东段至康庄、怀来地区。因此在兵力配备上,将主力置与东线,准备打歼灭战,1纵全部三个旅、2纵主力两个旅、3纵7旅、4纵10旅、独立第5旅及大量民兵均配置于东线怀来、延庆地区。
将4纵一个旅及晋绥军区主力配置于面对大同铁路线的柴沟堡、天镇、阳高一线。严阵以待弱小的傅军。教导旅和军区警卫团位于张家口作机动部队。晋察冀军区第七军分区部队位于张北担任警戒任务,另派六个旅,深入东线敌后,从侧翼打击东线进攻之敌。
这么一个配备,从一般军事常识说来,应该是无可挑剔的。但问题是,面对的是无论战略、战术都不同凡响的傅作义,这个战略安排就有点南辕北辙了。以两万人弱势兵力,进攻强敌预有准备的阻击,其结果往往就是头破血流,损兵折将,国军往往就打这种仗,但傅作义再次显示了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