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激战亡者之角 (第2/3页)
亡、2人失踪。此时他被迫决定率残部向美军投降。(该营只有25个残兵侥幸逃出。)
第6团虽然损失了一个营,但第2和第3营全身而退,集中到博蒙特村附近的三岔口上。德军在这里据有地形上的优势,公路两旁不是沼泽地就是灌了水的灌木带,非常适合打阻击。
交汇在这个岔路口上的两条公路是N13和D913。N13往北经过圣科莫杜蒙直抵瑟堡,第6团就是沿这条路撤下来的,往南去可以到卡朗唐。D913公路则在此向东北斜插,直通犹他滩头。这个岔口即将成为诺曼底之役中最具历史意义的地点之一,美国兵们把这里叫做“亡者之角”。
岔路口上有一座非常突兀的小楼。在接下来的争夺战中,它将先后成为交战双方的临时指挥部及伤兵救治站。这幢老房子奇迹般地在炮火的洗礼中完好无损,如今已成为专门纪念此战的博物馆。
6月8日美军第101空降师的伞兵们抵达这里,一场难得的伞兵地面对决随即上演。美国伞兵发现,向小楼靠近每一步都很艰难。德国伞兵的火力并不猛,但非常准。一道又一道灌木树篱使得战斗多少带有巷战色彩,而要涉水趟过的一个又一个田埂则给德国伞兵提供了瞄准的便利。
性急的美军派出第70坦克营开路。当金属履带特有的噪声传来时,寸步难行的美国伞兵发出一阵阵喝采声。然而打头的一辆M5A1“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刚一抵达三岔路口,就被“铁拳”击中,停在小楼前剧烈燃烧起来。
德军的反坦克伏击造成了骇人的情景,“斯图尔特”车长***.T。安德森烧焦的尸身向外扑出,半挂在炮塔上。由于受到德军交叉火力的压制,美国兵始终无法上去收尸。这个残酷景象刺激了第101空降师的伞兵们,他们管这里叫“亡者之角”。
“亡者之角”准确地概括了该地战斗的残酷性。在灌木丛林提供的天然掩护下,德国伞兵从事先准备好的单兵掩体里向外射击。每组3至4人的反坦克分队更是神出鬼没,他们扛着“坦克杀手”火箭筒埋伏在灌木间隙里,当美国坦克疾驶而过时,他们会放过头一辆,而把***射向后面的坦克。
对手的强悍令美国伞兵震惊。第101空降师502团D连的士官邓肯曾抓获过一名德国军官。他把手枪顶在这个德国人脑袋上,让他向德军士兵喊话,要他们放下武器并投降。这个伞兵军官大吼了几句,接着他手下的人便朝声音方向一起开火,把他自己和邓肯全都打死了。
可是强悍代替不了弹药,海德特不断收到弹药用尽的报告,这意味着他这里已无法支撑多久了。由于美国伞兵的力量在不断增强,海德特下令部队后退至卡朗唐城北的外围阵地,以得到弹药补给,还能得到城南高地上的炮兵火力支援。“亡者之角”的争夺终于告一段落。
随后伞兵部队开始重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