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四章细菌战内幕(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四章细菌战内幕(二) (第2/3页)

的渊源,是1943年在北平流行的大规模霍乱的罪魁祸首!。

    1945年的冬天,原国民党中央防疫处处长汤飞凡派钟品仁到地下冷库检查一下。那里到处是被砸坏的木柜、容器,在满地的垃圾之中,钟品仁发现了6支写有日本女人名字的试管。经过培养实验后,发现前5个试管是毒性鼠疫杆菌,另一支试管的毒性已经消失。在其后的大规模清点中,查出日军遗留下来的3口6米长的大锅,是用来将培养菌种的器皿进行消毒的。另外,在仓库内还存有大量的铝制培养箱。

    侵华日军中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的部队长石井四郎,曾在1855部队担任技术指导。1855部队一些重要的职位上都可以看到731部队业务骨干的名字。

    日军将原国民党中央防疫处的生物制品设备和设施用来进行细菌研究。1939年10月,西村英二走马上任,“北平甲第1855部队”正式命名,成为日军在北平、南京、广州和新加坡组建的四支新的细菌部队之一。同一时间,石井四郎的细菌部队迁到哈尔滨平房镇,改称731部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1855部队的第一分遣队强占了协和医学院,第二分遣队强占了静生生物与社会调查所,后分别改称第一课和第三课,这两处也成为侵华日军进行细菌武器研制、人体实验与解剖的场所。

    731细菌部队曾将实验对象称为“模特”。而1855部队也有自己的特殊暗号,如将老鼠称为“饼”,将跳蚤称为“粟”,将用于实验的活人称为“猿”。地方志的工作人员在一张1855部队实验对象进出库表上,发现了关于“猿”的统计。

    1944年夏天,1855部队在中国俘虏收容所连续3天押送过17名俘虏进行人体实验。为了防止俘虏反抗,日军为每个人带上手铐,谎称送他们去医院。被押送的俘虏立即被关进牢房里,似乎已经有所警觉的俘虏拒绝吃任何东西。日军军医强行将细菌病毒注射到他们体内,不到24个小时,17个人全部在剧烈的痛苦中死去,他们的尸体被运到第一课进行解剖。此后,又有****人手脚被绑着,嘴里被塞着东西,装在麻袋里,用卡车运到实验场所,进行人体实验,经过一个星期便死了。

    1943年7月,1855部队与日军第二陆军医院的200多名候补下士官进行了半个月预防霍乱及细菌检验专门训练。据参与这次训练的长田友吉供述,一天,当他走进第二课霍乱菌培养室,看到室内有一个高2米、长1.5米、宽80厘米的培养器。正在值班的一名军医中尉指着培养器声称:“这里面培养着难以计数的霍乱菌,有了这些霍乱菌,就可以一次把全世界的人类杀光。”

    北平发生鼠疫流行的消息。据报道,截止到10月底,全北平市共发现霍乱患者2136人,死亡1872人,路倒死亡92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