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0章 搜救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0章 搜救队 (第3/3页)

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

    那么最后一站便是楼兰古城,古楼兰国遗址。而在这之前他们的目的地是楼兰农场,计划在那里补给等等。所谓的楼兰农场是紧挨着米兰古城的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还有现代人在垦荒。

    而资料中关于罗布泊的气候生态资料中提到:罗布泊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超过4800毫米以上。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托克逊,年降水量仅3毫米,而蒸发能力还不到4800毫米,因此可以断定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

    科考队认为,罗布泊地区尘土的一部分是我国沙尘暴源泉之一,另一部分成为西北黄土和昆仑山黄土来源之一。

    尽管如此,但极度干旱的罗布泊却生活着耐高温、耐盐和耐辐射的生物。

    科考队成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吕昭智等人通过数年的考察研究发现,罗布泊地区的昆虫已超过70种甚至可能上百种。在庞大的昆虫家族中,尤以鞘翅目种类最多,鞘翅目即俗称的甲虫,因为前翅进化为鞘翅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足以更好地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生存下来。鞘翅目中又尤以适应荒漠地区的拟步甲科昆虫为主要类群,表现出荒漠昆虫组成的一般特性。他们是罗布泊的“原住民”,可以在地表温度60c至70c的环境下生存。

    尽管罗布泊地区水资源贫乏,但水生类昆虫并不少见,比如水龟、龙虱、石蛾、蜻蜓、跳蝽等,这类昆虫都会及时采取特有方式度过干旱季节,从而适应干旱的荒漠。

    罗布泊地区植物种类贫乏,目前仅有36种荒漠植物存在,这些植物为了适应盐碱和干旱环境,进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结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