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烛影斧声,千古谜团 (第3/3页)
子,嫡庶有别,长幼排序,而不是选贤。
“这原因在于父传子辈、嫡庶长幼,都是上天注定的,而不是后天干预,这样可以避免党政,夺嫡内斗,有人一出生就是帝王之家,成为嫡长子、皇长子,那是天命,是他的大福报、大福德,如此按固定的规律传位,才能保证没有更多的争斗!唐太宗即便是夺了权,但他在选储君上还是遵守旧例,这是保证皇位传承最有效的办法!”
赵匡胤说完,为赵光义斟了一杯酒,也为自己斟满一杯,捧杯说道:“二弟,今日大哥说了肺腑之言,坦诚已见,希望你能明白为兄的一番苦心,这是为了我们赵氏江山,而不是一己私欲!大皇子行刺案件,为兄不想追查下去了,那件事到此为止,但眼下危急关头,希望你能为大宋江山考虑,我们一起同心戮力,共抗外敌,保佑我们的赵氏子孙可以一直守住这份江山。”
赵光义听完,有些沉默了,这是大哥再跟他摊牌了。
果然,这是一个鸿门宴,若不接受,赵光义觉得自己能否走出这皇宫,下一步是否被软禁起来?
赵光义双手在桌下紧握,看来谋士们分析准确,这皇位,每过一天,就离着自己越远,因为随着赵德昭长大成人,皇兄就已经不想把皇位传给他了。
赵匡胤因为身体伤病和吴军入侵的原因,不想再拖下去,早一点压住赵光义,避免内斗,这样一起同心戮力,才能保住大宋江山。
“二弟若明白为兄一番苦心,接受这个选择,二弟就请满饮此杯,以后我们还是好兄弟,保你子嗣跟普通皇子、公主同等待遇。”
赵匡胤想以荣华富贵、皇子公主待遇的许诺,劝赵光义放下夺嫡的想法,反正子孙享受差不多,只不过皇位,就按历史约定俗成的规矩,传给嫡长子或皇长子。
赵光义略一迟疑,但想着自己计划在开展,没必要当面撕破脸,便缓缓伸出双手,捧起杯来。
赵匡胤目中露出欣慰之色,端着酒杯,向他一举杯,说道:“好兄弟,干!”说罢仰面喝了下去。
表面上二人已经冰释前嫌,赵光义没有顶撞兄长,心中的怨气也没有直接发出来,而是不断劝酒、敬酒,赵匡胤则觉得自己再一次“杯酒释兵权”,心中高兴,以为把皇位继承人的问题顺利解决了,难免喝了不少药酒。
这一壶酒,可以说七三分,赵匡胤喝了七成,赵光义只倒了三成,而真正喝下肚子去的,不足一成。
此时,赵匡胤已经有些醉酒了,脑袋有些发胀和疼痛,从座位站起身的时候,身子摇晃,就要跌倒一般。
赵光义眼神一动,立即起身,去搀扶着赵匡胤。
“皇兄,你醉了,早点休息。”
“朕、没醉,朕欣慰……”赵匡胤说着醉话,已经喝断片了
就在两个人搀扶的时候,赵匡胤腰间的玉斧配饰掉落在地,发出了清脆响声。
这个玉斧落地的响声,引起了门外太监、宫女、侍卫的注意,不自然看向万岁殿,只见窗棂上,映出了兄弟二人搀扶走动的烛影。
片刻后,赵光义把赵匡胤搀到了床榻上休息,他也不知道这些“药酒”喝下去,今晚的兄长能否再醒来,他真的很想拿起枕头给闷一下,但又有些胆怯,担心画蛇添足,所以,等了须臾,便离开了万岁殿。
开门出了殿门后,赵光义说圣上喝醉了,已经入睡了,你们收拾一下残羹冷炙,但不要惊动圣上睡眠,王继恩吩咐宫女去照办。
“本王先出宫回府了,王大人,这里交给你照看了。”
赵光义一语双关,说完便离开了皇宫,万事俱备,就看这一夜的天命如何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