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5、9月18日 晴 百步九折萦岩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65、9月18日 晴 百步九折萦岩峦 (第2/3页)

刺的粘粘,这些匠人就如同伺候新媳妇似的,用毛笔沾着泥浆一点一点的补上,而这个补可不是那种常规想象中的一笔糊上去就行,而是要考虑到模具脱水时的比例,一点一点一点的修复,这个过程中不能见日头、不能见火气甚至连手上那些温度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总之,这十几人就如同绣花似的,折腾到了后半夜才算是将这个双开的模具给契合上了。

    为了保证模具不会被破坏,他们在外头用石膏给打上了一层,然后再用藤条紧紧的捆住,最后将这唯一成功的模具放入到了炉子中,以极为精细的温控方法来操纵炉温升高进行模具固化。

    就为了这个,宋北云真的是花重金从官窑里买了个大师傅出来,据说这大师傅烧窑时只要吐一口唾沫就能看出这窑温几何。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时候,这些人对宋北云来说就是宝贝,千金不换的宝贝。

    “宋大人,一切妥当,就等明早注浆了。”

    宋北云已经困的不行,但他仍然强打着精神坐在那:“第一次铸造这等精细的物件,我还是有些慌的。”

    “其实大人大可不必慌张,交于天命。”

    啊,对啊。这些烧窑的、开矿的师傅把式都是坚定的唯心主义者,但宋北云不是啊,他是唯物主义者,他当然不会把自己的未来交给老天爷,那多不靠谱嘛,不过人家工匠也是好意,宋北云也只好笑着应承一翻。

    这次铸造,其实主要是要计算模具的收缩比,精度什么的,其实都是可以后天进行手工调整的,但之所以这么严格要求就是要让这些工匠脑子里形成一个严谨概念。

    虽然很多人都说古代的工艺很棒怎么样怎么样,但真的等宋北云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发现,其实真正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总体来说很多细节都是不达标啊,至于精细程度嘛……要看用什么眼光看待,大致概括一下就是学历越低古代工艺越牛X。

    晚上时,宋北云就睡在了大营里,他虽然喜欢享受但却也不是吃不得哭,即便是大营里的条件很差,但他却仍然睡得香甜,而更厉害的却是小鱼,他就坐在宋北云的营房门口,合意闭眼休息了一夜,而只要方圆十米之内有任何风吹草动,他就会立刻睁开眼睛,警惕如蛇。

    等那宋北云起床时,工匠已经将模具取出冷却了,从那对半开的模具可以看到上面精细的花纹,即便是发丝都是分毫毕现,可以好不夸张的说,就凭这个宋北云绝对能站在这个时代精工的顶峰。

    但……是吧,什么都要去矮子里拔高个就没劲了,他现在的一切麻烦都是为了未来能够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精密”水锻机。

    小鱼其实也是充满好奇的,他在职责之内的空档也会去探头探脑的看上一眼那东西,而宋北云是个好炫耀的人,他逮着机会就会跟小鱼这个啥也不懂的人描述这模具到底牛在什么地方。

    “若是以人力雕刻,一尊银铁之像,最少需半年才能达到如此精细,可若是以这法子,不消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