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京都危机、第八节 魏地... (第2/3页)
。五十年后,前周大顺天子时佛律南侵,安京沦陷,大周亡国。当时的魏王苏恩洪出兵一路向西横扫千里,将大顺天子迎到魏国以保前周国体。大顺天子一到魏国都城烬允城就主动禅位与魏王洪,魏王洪推辞了九次,最后接受了禅位,当了周国皇帝。苏恩洪称帝后,改魏国国号为周,出兵西进仅仅十三个月就光复了整个周国北部。苏恩洪随后迁都到安京,由此正是做了大周皇帝,后来的史书将苏恩洪建立的周国成为北周。虽然北周建立之后,苏恩洪做了皇帝。可是大顺天子依然手握着有名无实的天子印章。于是前周的诸侯们依然称大顺天子为周国的共主,而视北周为天下诸侯的首领而非宗主。于是苏恩洪命人去请大顺天子到安京,谁知此时的大顺天子已经逃到了楚国。北周持续了九年的时候,苏恩洪病逝,其子苏恩轩继位,后世称他为哀文皇帝。周哀文皇帝一继位就被自己的姐夫普罗逼宫并惨死在皇宫中。普罗篡位后改国号为普,自此北周灭亡。北周的皇室在与普帝国的征战中逐渐向北撤退,最后回到了魏国境内。普帝国仍然不罢休,想要北上灭掉魏国。于是魏国皇室许诺了南方的渤海诸部自治和封地,随后普军在渤海的林海中被渤海诸部打败,最后撤退。
撤回魏国的北周皇室仍然在魏国自称“周帝国”,哀文帝死后魏国贵族们找了苏恩洪的第五个儿子苏恩宠拥立为皇帝,史称元武帝。元武帝时期,魏地区与南方前周诸国贸易频繁,很快就恢复了国立。元武十年南下剿灭渤海诸部,十三年南下干涉燕国政治,获得燕国西部的肥美土地。元武帝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当时作为燕国安国君的武康皇帝,正式因为当时魏国新立的燕王割让了西部沃土才引起燕国内部的分裂。武康皇帝正式利用这一矛盾,在南方扶立一个燕王安哲,随后独揽大权。后来北方燕国被南方燕国所灭,由此武康皇帝独揽燕国大权。元武帝二十年魏国为了拉拢武康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