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八章 将相不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八章 将相不和 (第2/3页)

倒是说啊!”

    王稽不答,问道:“王上做事稳重,此次,会不会太急了点。王上不赞成武安君伐邯郸,两人的关系岂不是…”

    郑安平道:“你怎么说话,总是说一半,累不累。”

    范雎道:“王上,这次不出手也不行了。”

    “为何。”王稽想不出秦王稷要出手的原因。

    范雎道:“武安君坑杀赵卒四十五万,虽建立不世功勋。但,此举也让王上,留下千古骂名。”

    王稽道:“战争总会伴随死亡,这是血的代价。王上,怎会留下千古骂名。”

    “两国交战,会死很多人,这是战争的法则。”范雎啧啧有声道:“武安君杀的是赵国二十多万降卒。”

    王稽瞳孔睁大,“武安君杀降?”

    “武安君杀降数十万,殷商、姬周,未曾听闻,其影响深远。诸侯六国见秦国残暴,泯灭人性,又兵伐邯郸,亡赵社稷。此举,群雄激愤,定会合纵伐秦。”范雎长出一口气,“武安君杀降,将王上置于险境。你若是王上,又会如何。”

    郑安平喊道:“赵氏善战,民风彪悍,岂是那么容易所灭。”

    “灭赵不易,又要迎战诸侯。秦国能与天下诸侯一战乎?这个答案,我不说,你们也知道。”范雎换了一口气,又道:“王上如何处置武安君,需要一个恰当的理由,还要步步谨慎,不能太急。”

    王稽问道:“王上会以什么手段让武安君撤兵归国。”

    “我以兵疲国虚为由,献策王上。王上以此为由,罢兵熄战,停止征伐邯郸。”

    王稽道:“秦相献的计策。”

    “纵使我不献策,王上也不会攻伐邯郸。”范雎想起秦王稷的表情,又道:“王上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支撑自己。我不过是顺势而已。”

    王稽听到这番话,总算明白了,范雎为何会深受秦王稷的宠爱,而屹立不倒。此人,不仅有治国之才,善于察言观色,知大局,顺天命。还懂君王之道,君王之心。

    范雎说了这么多话,怕说太多,泄露机密,转移话题道:“你来见我,是有事吧!”

    王稽点头道:“我来见秦相的确有事。”

    “你我之间的交情,有什么事就直说。”

    “秦相知天文、晓地理,更懂君王之道。”王稽抛出自己的问题,“有三件事不可预知,有三件事令人遗憾。”

    “哦!”范雎问道:“那三件事不可预知,那三件事让人遗憾。”

    “君王死,你死,我死。这三件事是不可知的。”

    “这是天命,的确不可知。”范雎听闻这个有趣的问题,迫不及待地问道:“那三件事,令人遗憾。”

    王稽神色平和道:“君因我,没得君王重用;君死,未曾报答我;我死,君不曾举荐我。这三件事,岂不令人遗憾。”

    范雎闻言,久久没说话。王稽之言是骂他,富贵了,却忘了当初的恩人。范雎不失尴尬地笑道:“君之心,我懂了。君之事,我不曾忘。”

    赵国使者苏厉来到秦国,拜访范雎之后,便在咸阳城四处走动。苏厉吃了些秦酒和美味,返回馆驿歇息。

    楼言见苏厉回来,赶忙上前相迎。楼言站在远处,就闻到苏厉一身酒气,问道:“先生,怎么喝这么多。”

    苏厉打了一个酒隔,“心情高兴,就管不住嘴。”

    楼言见来秦这么久了,还没去面见秦王,忍不住问道:“先生,我们何时入宫去面见秦王,商谈两国议和之事。”

    “我们不用主动去见秦王。”苏厉步伐凌乱地往里走,“这样会降低了身份,还会让谈判陷入被动。”

    楼言见赵王派了一个只会喝酒,不顾家国大事的人,问道:“王上将两国和平的任务交给了先生,先生不入秦宫,如何完成王上的使命。”

    “此事,我自有主张。”苏厉一边走,另一边道:“我拜会了范雎,秦王自会召见我。”

    楼言不解地问道:“先生入秦,不见秦王,却见范雎,这是为何。”

    苏厉继续往前走,“范雎是秦王的宠臣,我见他,议和就成功了一半。”

    楼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