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三晋男儿 (第2/3页)
,都已经成为过去。冯亭注视这座城池良久,回过神来,心道:“三晋男儿,还能否重拾先祖的辉煌。”
冯亭坐回车内,下令,进入邯郸城。
冯亭进入邯郸,奔向赵国丛台宫。冯亭看着这座建于赵武灵王时的宫殿,又感慨少许,心道:“高台楼阁今犹在,不见当年赵主父。”
赵王丹刚举行完朝会,正在学骑射。这时,宦者令来到跟前道:“王上,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求见。”
赵王丹将手中的弓箭,射了出去,问道:“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来邯郸做甚。”
“臣,也不知道。”宦者令拿出一份国书,递给赵王丹道:“这是冯亭送进宫的文书,请王上过目。”
赵王丹又射了一箭,便将大弓交给了宦者令。赵王丹洗了手,用干净的帕子,擦去手上的水珠,接过国书观看。只见,国书写着‘韩国上党郡守,冯亭,携上党十七邑献给赵王。’
赵王丹脸色忽变,压制住心中涌出的喜悦,心道:“莫非,寡人的梦,真的应验了。”
赵王丹收起国书,问道:“冯亭,何在。”
宦者令答道:“正在馆驿等候,王上召见。”
赵王丹见冯亭携带十七邑前来,这份大礼,实在是太重了,喊道:“召集群臣及冯亭入宫。”
不多时,邯郸上空的鼓声,一道又一道传了出去。不多时,赵国文臣武将,鱼贯而入。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文官和武将的服装,也有区别。
站在左侧的是文官,其中以都长君、平原君为首。站在右则的则是高勋的武将,头戴鹖冠。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楚人有个隐士,为其献计,却不知其名。赵武灵王见楚人总是带着鹖冠,十分好看,便称他为鹖冠子。赵武灵王为了表彰鹖冠子为胡服骑射做出的贡献,便将武冠,加双鹖尾,竖左右,称之为鹖冠。
鹖性好斗、果敢,至死不却。赵武灵王以武士冠插鹖毛,以示英勇。
赵王丹见群臣都来了,轻声道:“宣,韩国使者,冯亭入殿。”
一波又一波声音,送了出去。不多时,冯亭仪态端庄,步态稳健,踏入王宫,行走在赵国文臣武将中间。冯亭来到近前,面向赵王行礼,高声道:“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拜见赵王。”
赵王丹问道:“冯郡守,来邯郸,面见寡人,是为了何事。”
冯亭从大袖取出一份国书,举过头颅,高声道:“外臣,携上党郡十七邑,献给赵国。这是上党郡,十七邑的堪舆图。请,赵王接纳。”
赵王丹身子往前一倾,语调有些激动道:“冯郡守,你说什么。寡人,没有听清楚。”
冯亭高声道:“外臣,携上党十七邑,献给赵王。”
赵王丹,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一刻,他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听错。赵国文臣武将,听见这句话,也是议论不已。疆土,乃立国之本,岂会有人献之。冯亭献上党十七邑,这的确令人感到震惊。
宦者令见赵王丹示意,忙上前取过堪舆图,转呈给赵王丹。赵王丹接过堪舆图,缓慢展开。上党十七邑的城池,山脉走形及河流分布、人丁数目,写得清清楚楚。赵王丹看着冯亭,对方的那双眼神告诉他,这是真的。
赵王丹兵不血刃就能够得到韩国上党郡十七邑,百里之疆。这简直是做梦一般。赵王丹收好堪舆图,用指甲掐了一下手指。疼痛感袭来,让赵王丹明白,眼前的一切是真的,这不是梦。
赵王丹平复心境,看着冯亭问道:“疆土,乃国之根本。你将它献给寡人。这件事,韩王知道吗?”
冯亭挺起胸膛,高声道:“韩王,暂时还不知道。”
赵国君臣闻言,一片哗然。上党郡守,竟然敢瞒着韩王,将上党百里之疆,献给赵国,这真是太胆大了。
赵王丹闻言,有些不安。上党郡郡守瞒着韩王,将上党献给赵国,这会不会是个圈套。赵王丹稳定心神,语调平稳,试探道:“你将上党献给寡人,寡人若接纳。赵国和韩国的关系将会恶化,甚至会有兵祸?冯郡守,你告诉寡人。寡人,该不该接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