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四章 安平君入赵 (第3/3页)

国内政不稳。秦国攻伐赵国能够成功,皆是因为赵国新君年幼、太后主政之故。”

    安平君答道:“王上所言不错,臣也是这样想的。”

    齐王问道:“秦王驱逐穰侯,何人为相。”

    一人道:“王上,秦国的国相是范雎。”

    “范雎?”齐王想了想,没有任何印象,问道:“此乃何人,怎能取代穰侯的地位。”

    安平君提醒道:“王上莫非忘了。十几年前,魏国曾出使我国,与我国交好。此人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也来到我国。王上与之辩论,还赏赐他十金。”

    “你说的就是他啊!”齐王感叹道:“他是魏国人,怎么成了秦相。”

    安平君见王上很少关注中原政局,忙道:“王上赏赐他十金,回国后遭到了魏相的打压,差点一命呜呼。”

    齐王惊呼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安平君道:“王上赏赐他十金,被人诬告,说他卖魏交齐。魏齐的个性,王上岂不了解。对待通敌卖国之人,岂会让他活着。”

    “魏齐的性格,寡人岂能不知。寡人感念其才,赏赐他十金,却没想到给他带来大祸。”齐王停了下来,又问道:“此人又是怎么死里逃生,又怎么到了秦国,还成为了秦相。”

    “具体原因,臣也不清楚。”安平君道:“此人,能够死里逃生,还成为秦相,足以见得不是平凡之人。秦王废太后、逐四贵,皆有此人一份力。否则,他怎能成为秦相。”

    “魏国还真倒霉啊!竟出些损害母国之人。前有张仪,搅得魏国苦不堪言。如今,又多了一个范雎。魏国的苦日子来了。”齐王想了想,觉得那里不对,又道:“此人受辱,为何不出兵伐魏报仇,怎会出兵伐赵。”

    安平君道:“秦国以霸道的口吻,逼迫魏王交出魏齐。魏王惧怕秦国之威,但又念及魏齐之功。魏王交出魏齐,不仅会寒了魏国三军将士之心,还会让魏国脸面无存。魏齐不想魏王左右为难,也不想给母国带来祸端,所以逃出大梁。”

    “逃了。”齐王惊道:“魏齐逃去何处。”

    “去了赵国邯郸,投奔平原君。”

    “寡人明白了。”齐王想通了一切,笑道:“平原君那小子,爱贤,收留了魏齐。秦国就以此为借口,兵伐赵国。”

    安平君道:“正是。魏国惧怕秦国,容不下魏齐。赵国有实力,也有底气,自然不怕秦国。平原君乃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赵王丹的叔父,位高权重,身份显赫。平原君也没把秦国放在眼中。”

    “魏王没想将魏齐抓起来,交给秦国,足以说明魏王不是被秦国吓破胆之人。”齐王笑道:“平原君,寡人也听闻他的事迹。平原君胆敢收容魏齐,显然是没把秦国当回事。看来,三晋又有真男儿傲然于世了。”

    安平君道:“三晋男儿,何曾怕过秦国。”

    “秦国以魏齐为借口,讨伐赵国,这个理由太牵强了。寡人看啊!秦国是想趁着赵国丧主,浑水摸鱼,找回阏与之战,惨败之耻。三晋是我国和秦国缓冲之地。三晋若在,必将阻挡秦国东出,染指中原。”齐王换了一口气,叮嘱道:“安平君,你可要帮赵国狠狠揍秦国。秦国被揍怕了,数十年就不敢东出函谷。我们帮赵国,也就是帮齐国。”

    “喏。”安平君道:“臣定会帮助赵国,痛击秦国,扬我齐国之威名。”

    “好好好。”齐王倍感满意,“有安平君这句话,寡人就放心了。”

    翌日,午时刚过。安平君在宫中诺达的广场上,排兵列阵,等待齐王下达出征的命令。齐王登台,检阅和鼓舞出征的将士。

    齐王站在高台,拔出长剑道:“三军将士听令,扬我国威,痛击秦国。天佑寡人,天佑齐国。”

    “喝,喝,喝。”齐国三万将士,齐声高呼。

    齐王高喝道:“出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