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零九章,安妮日记(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零九章,安妮日记(4) (第2/3页)

爱好和专精的家伙的定义,所谓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是不是“预言”姑且不提,单单是“遥遥领先”这个属性,就必然会带来“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的问题。再加上更要命的是如今在市面上流传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谣言,至少相当大的一部分不是谣言,而要将事实当做谣言来辟掉,难度自然就更大了。

    不过对于这类事情,大英帝国也总还是有办法的。或者说,任何一个强国都必然精通如何将事实指认为谣言的技巧,英国自然更不例外。这里面的第一招就是抓细节,所谓“魔鬼在细节处”,大部分的报道,为了能吸引读者,总会有意无意的采用一些夸张的手段的,这里面认真追究起来肯定会有漏洞。而且媒体必须抢时效,这也必然导致一些细节来不及细细推敲。这也必然带来更多的漏洞。那些倾向于政府的媒体大可以抓住这样的漏洞做文章。

    第二个常用的招数就是用谣言来反谣言。这既可以是造对手的谣,比如贬低对手的人品呀,质疑对手的资质和良心呀什么的;也可以是主动去给对手当队友,表面上站到反对集中营的那边,却故意的搞出一大堆的漏洞百出的东西出来。就象后世里面的某些钓鱼文。

    但这些都不是大道,真正的大道还在于控制住媒体的钱袋子。比如说在美国,纽约时报就绝对不会说史高治半句坏话,因为他们的钱都是史高治出的。而且它们在对西班牙人开战,对菲律宾人开战,将菲律宾人送进学习营地之类的事情上绝不和美国政府唱反调,虽然平时有事没事的,他们也会骂一下政府什么的,但是这个时候,它们却会坚定地和政府站到一边,因为政府这个时候正在帮他的老板挣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和政府都一样,他们都是给史高治、摩根以及更多的食肉动物打工的。一般来说,为了争宠什么的,员工之间相互骂骂对方什么的是很常见的,但是一旦老板需要他们配合起来的时候,他们也就必须“精诚团结”起来。

    在英国,基本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的确有一些小媒体,站在反殖民主义的立场上乱叫,但是各家大媒体还是能把握主旋律的。而且,在如今,征服布尔人乃是符合绝大部分英国金主的利益的,所以就算是反对党,虽然照例是对政府提出了批评,但是调门并不算太高。于是英国政府先是冷静的观望了一天,然后果断的派出了精锐的骑警,迅速的恢复了唐宁街的秩序。而主要的媒体,对英国政府的这种做法,普遍的采取了“我什么都没看见”的态度。

    然而,英国政府的这些招数也只能在大英帝国的境内搞搞,在整个的欧洲和北美,对于英国的批判浪潮还是一波接着一波的。一个月之后,安妮日记的单行本首先在美国发行,好几位参议员亲自参加的这本日记的发行仪式,并发言猛烈的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